近年来,广通镇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依托辖区传承千年的彝族文化底蕴,广泛开展文体活动、非遗美食体验、民族节日庆典和民族特色技艺展演活动,促进文旅业态大融合,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新动能。
一、建阵地,打牢文化振兴基础桩
广通镇不断夯实文化阵地,建成专题展馆、“村史馆”1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95个,“群众文化活动中心”1个,气排球场4个,提升改造镇级文化中心1个、标准灯光篮球场1个,通过免费开放各类文化阵地,促进群众文化蓬勃发展。1-10月,全镇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86场9486人次;强化文物保护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抢救修缮了杨氏宗祠、胜利楼、广通永定铁索桥、镇楚门等一批珍贵遗存遗迹,积极开展滇中古驿道—回蹬关、滇缅公里遗址广通段保护工作,十年来,累计投入文物修缮保护资金900万元,有效提升广通历史名城文化底蕴。
二、重传承,握好文化振兴方向盘
强化“红色引领”,依托红军坡、滇西大马路、滇缅公路广通段遗址、铁道兵烈士陵园、成昆铁路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赓续红色传承,激活红色细胞,实现红色文化旅游“快速破圈”;依托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楚雄州“四大走廊”建设,将广通彝族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旅游资源集成群穿成线,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圈。
三、兴文艺,丰富文化振兴新内涵
适时策划开展各类主题的文化沙龙、读书会、手作体验等公共服务,组织全镇300多名青年干部开展“阅享青春.智润敦城”读书分享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见效,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0.6万元创作《和美广通》歌曲、1.2万元创作法治花灯小戏《致富记》,举办“遇见不一样的广通”摄影大赛,开展线上线下展览3场次,观展人次1.3万余人,将大而全小而美的广通温度展现出来;广泛开展“红火楚雄夜间文化活动——二十大精神进万家”、“戏曲进乡村”、非遗技艺进校园、彩云之南等你来、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艺汇演活动20余次,吸引3万多名观众观看。
四、护非遗,下好文化振兴关键棋
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发展“非遗+文创+旅游”模式,讲好手工面条文化传承历史,持续放大非遗市场价值,实现年销量59.6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1人就业;探索非遗保护利用,积极发展线上经济,让传统技艺多渠道“出圈,泥瓦构件非遗产品远销国内多个旅游小镇用于古镇建设,积极参与“绿美楚雄·非遗购物节”展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2023年泥瓦构件非遗产品实现年产值达810多万元,带动周边困难户等50余人农户就业增收。
五、树品牌,激活文化振兴一池水
紧抓文旅市场机遇,高质量承办了禄丰市2023首届村BA活动,吸引各地游客4万多人,实现经济收入110万多元。打造广通彝族节庆品牌,持续办好彝族“六月六”情人文化节、田心“二月八龙花会”、和美广通丰收艺术节、村BA等节庆活动,挖掘广通传统彝族文化资源,树好文化强镇品牌,擦亮广通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