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标,抓实各个环节整改工作,从严从实做好67-8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按时限完成整改工作,整改完成情况:
一、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持续巩固农药减量
全市紧紧围绕农药减量和绿色防控目标,通过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深度融合。一是主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合理密植、稻田养鱼、灯诱、性诱、生物农药、低毒高含量化学农药、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完成水稻、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1.65万亩。二是采用电脑控制灌溉、喷雾、无土栽培、肥药一体化技术实现了3.5万亩花卉绿色防控。三是投放蚜茧蜂19.8万亩次,性诱剂4.5万亩,蓝板9万亩,统防统治9万亩,释放叉角厉蝽1.45万亩,全市9万亩烤烟实现了绿色防控。四是投入资金84万元,开展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5.62万亩次。五是实施水稻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项目4000亩次。根据调查统计及测算分析,主要粮经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72万亩次,覆盖率达53.5%,统防统治面积86.5万亩次,覆盖率达50.7%。2023年农药使用商品量224.46吨,较上年减少2.52吨;亩均使用折百量417.86克,较上年减少4.7克;农药使用总量在上年基础上减少1.11%,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了负增长。
二、实施地膜回收试点,推动地膜有效回收
争取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资金150万元,编制了《禄丰市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针对青早玉米、辣椒、蔬菜等主要覆膜作物,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5万亩,统一回收废旧地膜300吨,提高农民应用加厚地膜的积极性,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目前,已建立回收站点25个,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经统计测算,2023年全市农膜覆盖面积14.09万亩,棚膜覆盖面积2.7万亩,地膜用量845.48吨,棚膜用量2328.69吨,地膜回收量711.9吨,棚膜回收量741.27吨,全年农膜综合回收率达84.2%。
三、稳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项目,提升化肥减量成效
2021年至2023年,全市累计争取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连续三年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养殖粪肥还田31.48万亩。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成立禄丰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种养殖户根据两端生产和处理需求与第三方签订粪肥收处和供给协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种养循环。其中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完成粪肥还田10.24万亩,消纳粪肥28.97万吨。通过测算,可替代化肥用量(纯量)2336.44吨,其中,氮肥(纯量)332吨,磷肥(纯量)1096.8吨,钾肥(纯量)907.64吨,共节约化肥成本1678.98万元,有效助力禄丰化肥减量取得实效。
四、强化资源力量整合,统筹推进面源污染防治
一是强化统筹,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内容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评。把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化肥农药减等农业绿色发展指标分解到各乡镇,明确各涉农单位在该项考评工作中的职责,有效促进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项目资金。组织发改、自然资源、环保、财政等部门多次协同会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累计向上争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项目资金1609万余元,其中(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资金1000万元;绿色统防统治示范项目资金84万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375万元;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资金150万元),为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五、加大宣传培训,推动社会广泛参与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参与度不高、资源分散等问题,市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协调生态环保、发改、水务等部门培训资源,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培训。一是整合项目资金,统筹安排培训。针对年内实施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玉米单产提升行动等项目,统筹安排培训任务,下达各乡镇培训经费41.5万元,完成培训98场次,参训人数达8300人次。二是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全市共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会732场次,4.88万人次,其中农药减量化暨科学安全用药培训20场次2026人次,发放病虫简报和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等防治信息资料2万余份,将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及时传递到田间地头,引导农户科学高效安全用药及包装废弃物科学处置。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17场次,培训技术骨干82人次、培训农民794人次,广播电视宣传3次,网络宣传8次,参与科技赶集宣传2次,引导教育农户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及包装废弃物科学处置利用。
六、建立回收体系,促进废弃物再利用
2023年2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禄丰市废旧农膜和废弃肥料包装物回收净化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大力宣传,采取“户捡拾、村收集、镇转运”模式对废旧农膜和废弃肥料包装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与禄丰县仁兴镇白林农机具秧盘制品厂、勤丰镇塑料加工店签订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合同,推动全县肥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2023年禄丰县仁兴白林农机具秧盘制品厂收购废旧地膜850吨,收购废旧加厚地膜650吨,收购废旧棚膜1500吨,收购废旧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2400吨,加工成塑料颗粒3820吨,加工成秧盘32万片。据统计测算,2023年,全市农膜覆盖面积14.09万亩,棚膜覆盖面积2.7万亩,地膜用量845.48吨,棚膜用量2328.69吨,地膜回收量711.9吨,棚膜回收量741.27吨,全年农膜回收率84.2%,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量12.9吨,回收率达72%。化肥包装废旧物回收量155.2吨,回收率达80%。全市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加工再利用体系已基本建成,农业生产末端净化成效逐年提升。
七、加大科学用药指导,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指导科学用药。
统筹全市14个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设置植保员开展病虫害调查统计,建立了科学的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将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信息通过简报、网络、微信等传输手段送达农民群众,全年共发布监测预警信息12期,中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到达95%以上,为指导农民群众开展生产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深度融合,提升防治效果。
主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合理密植、稻田养鱼、灯诱、性诱、生物农药、低毒高含量化学农药、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完成水稻、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1.65万亩。全市3.5万亩花卉实现肥药一体化电脑控制技术;9万亩烤烟种植实现了生物绿色防控全覆盖。投入项目资金84万元,在重大病虫害发生始盛期选用高效、高含量、低毒化学农药或者生物农药开展了5.62万亩次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防效达92%,群众满意度达95%。实施水稻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项目4000亩次。推广应用先进高效植保机械。重点解决药械“跑、冒、滴、漏”问题,针对突发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控,开展无人机作业,选用飞防专用药剂,开展低空低量喷雾。全市2023年主要粮经作物绿色防控面积72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87.5万亩次。
强化培训指导,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开展农药使用调查与监测,掌握农药使用基本情况。强化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2023年全市共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会732场次4.88万人次,发放病虫简报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
八、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一)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全年共采集土壤样品285个,植物样品170个,检测大量元素1270项次,中微量元素1524项次。完成7组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果树肥料利用率和化肥减量增效试验,38组水稻、玉米、麦类、油菜、豆类化肥减量增效同田对比试验,12组耕地质量监测点肥效试验,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面积121万亩。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
完成6个监测点大、小春试验共12组,采集土壤样品31个,编写了禄丰市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
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64个,代表面积68万亩,评价结果显示,禄丰耕地质量等级逐年提升。
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依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入资金375万元,集中肥料化利用4万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样板3万亩,农作物秸秆还田总面积34.1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13%。提高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减少化肥施用量。
实施耕地轮作试点。
2023年,在一平浪镇实施水稻、玉米与豌豆、蚕豆轮作758亩。推广小春绿肥+大春豆科类、小春绿肥(油菜)+大春季节休耕、大小春连作豆科类等种地养地相结合的轮作模式,减少肥料投入。
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投入项目资金1000万元,完成粪肥还田10.24万亩,可替代化肥用量(纯量)2336.44吨,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
启动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升级项目建设。
投入62万元实施“三新”配套升级版农作物叶面施肥4.6万亩,化肥减量增效试验5组,提升了土壤理化性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理论测算,共减少化肥用量(纯量)7751公斤。
通过以上措施,全年化肥用量(纯量)31019吨,较上年(纯量)31120吨减量3%。
禄丰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