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我市普查工作稳步有序开展,我们对普查工作的政策、法律依据、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粗浅认识总结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借鉴。
一、普查制度解读
1994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的通知,明确了普查在统计调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正式确立了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当时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5项,其中基本单位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其余4项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目前,我国重大国情国力普查项目包括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
2003年,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对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作出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工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3个普查合并为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逢3、8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仍然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0、6的年份实施。由于普查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一般都是按年度进行,这使得几乎所有年份都有普查任务。
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为及时掌握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
全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迄今为止,我国开展了3次全国农业普查,分别在1997年、2007年、2017年。
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003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因受“非典”疫情影响,故推迟至2004年开展,其余分别在2008年、2013年和2018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将于2023年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
二、普查工作的组织和经费保障及法律依据
重大国情国力普查项目的组织实施,国务院采取“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按照“条块结合”的方式,各级人民政府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级人民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人口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各级人民政府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普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普查条例》为依据依法开展普查工作。
三、普查工作的主要流程
普查工作主要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几个主要阶段:准备阶段(事前),入户普查登记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事中),数据质量抽查验收阶段、总结和评比表彰及资料开发应用阶段(事后)。
(一)准备阶段:组织机构建立、编制经费预算、宣传动员(该项工作贯穿整个普查工作的全过程)、召开各类会议、两员选调、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划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对小区边界实地踏勘、根据踏勘结果绘制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电子地图、接受上级普查业务技术培训、县市级开展业务培训、制定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开展普查试点工作相关部门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编制清查摸底底册、乡镇级开展业务培训、入户登记前的清查摸底工作(以往开展的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以清查代普查)。
(二)入户普查登记阶段:在清查摸底基础上,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携带普查区或普查小区地图,使用PAD或个人手机入户访问调查登记,将采集到的普查指标项目数据,填写在采集设备中的普查表上,并随机审核普查指标项目,随机上传普查数据至国家数据管理平台(省部署服务器的,通过省级服务器中转至国家服务器,省未部署服务器的,直接上传国家服务器)。入户普查登记阶段,县(市)级以上普查机构除要派出业务技术指导组巡回指导外,还需设立问题收集和解答小组,将下级普查机构在入户登记过程中出现的业务技术问题形成统一意见后及时作出解答(县市级一般是指派一名精准把握普查方案、了解普查工作流程、熟悉政策法规、能熟练操作普查程序的业务技术骨干作为问题解答员)。
(三)数据处理阶段:入户访问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后,各省普查员或普查指导员初审上传的普查数据汇集至国家服务器后,国家在数据管理平台设置审核公式和审核条件,对普查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国家审核工作完成后,将审核错误清单返回下级普查机构开展查询、核实、修正工作。数据处理阶段既是对普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的阶段,也是普查成果展现的阶段,因而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
(四)事后数据质量抽查验收阶段:数据质量抽查一般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开展,被抽中普查小区采取全覆盖实地现场访问调查方式进行。普查登记结束后,上级普查机构将对下级普查机构的普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国家的数据质量抽查一般每个省抽取一至二个县(市、区),一个县(市、区)抽取一至二个普查小区进行,被国家抽中的县(市、区)代表着全省的数据质量水平,因而被国家抽中的县(市、区)压力是巨大的。一方面需要扎实搞好清查摸底工作,为正式普查登记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正式普查登记时需要将清查摸底工作成果与正式普查登记工作有效衔接,除将清查摸底确定的普查对象应普尽普外,还要将清查摸底工作结束到正式普查登记这段时间内新增的普查对象纳入登记范围,严格做到不重不漏。总之,各级普查机构对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工作要高度重视,不仅要精心准备,还要不遗余力地控制好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才能顺利通过国家、省、州的抽查和验收。
(五)总结和评比表彰及资料开发应用阶段。普查事前、事中工作结束后,事后工作就是全面总结、评比表彰和资料开发应用。一是要对普查工作中取得的好的经验、做法和成绩、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全面性的总结,以留给今后开展普查工作时作为借鉴;二是要对普查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以激励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今后搞好普查工作奠定基础;三是要对普查工作的成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中提出合理化、科学化和建设性意见建议供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决策参考。
四、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普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事关普查成败和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是搞好整个普查工作基础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普查业务技术培训是在清查摸底和正式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前的战前操刀练兵,兵练不好,功夫不扎实,战时必定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满盘皆输。因而要把业务培训工作搞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培训时间要保证,一般不能少于2天;二是授课老师要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方面做好精心的准备。即理论性的东西能少讲尽量少讲,主要是教会学员实际操作的方式和方法;三是入户普查登记结果的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调查访问技巧的高低,因而要把调查访问技巧作为业务培训的重中之重;四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工作最好与普查试点工作同步开展,并在试点普查小区中选取几户普查对象进行入户现场操演;五是在培训过程中要给学员一定的沟通、交流、讨论和互动时间,以便在沟通、交流、讨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学懂、弄通的目的;六是在逐级进行的业务培训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乡镇级举办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此时,县市级应该派出指导组帮助和指导乡镇搞好培训工作。
五、清查摸底和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清查摸底工作是后续正式普查登记、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关键性工作,它与数据质量好坏息息相关。根据普查方案要求,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普查工作的始终。为保证数据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精心组织和高质量完成入户访问调查登记前的清查摸底工作。清查摸底是摸清底数、保障整个普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和正确指导正式普查登记的关键环节。可以这样说,清查摸底工作如果高质量完成,整个普查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工作任务。清查摸底工作如果进行得不彻底、不扎实,很可能出现漏登漏统情况,就会给后期访问调查登记的查缺补漏带来巨大压力。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高质量完成清查摸底工作:1.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登记资料要尽可能收集齐全;2.将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尽量整合并形成完整的《普查对象底册》,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提供详尽的普查对象基本信息;3.坚持“不重不漏”原则,按电子地图所划定区域“地毯式”开展清查摸底工作;4.边清查摸底边补充完善《普查对象底册》中没有的新增普查对象信息;5.做好清查摸底数据处理;6.根据清查摸底数据处理结果,做好与常规统计数据的比对衔接工作。二是补充完善清查摸底所遗漏的普查对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一般只会按《普查对象底册》所列普查对象名录开展工作,很可能将清查摸底工作与正式普查登记开展之前这一段时间内新增的普查对象遗漏,因而必须对这段时间新增普查对象进行补充完善,并及时做好入户访问调查登记工作。三是清查摸底和正式普查登记是出现问题最多的时段,各级普查机构必须做好分片指导或巡回指导工作,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统一和解答。
总之,清查摸底工作是整个普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基础不牢,势必给后续的正式普查登记和数据处理造成严重影响,因而,要提高对清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坚持“不重不漏”原则,将清查摸底工作做扎实、做彻底,为提高整个普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六、普查工作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一是要充分体现政府行为。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历次普查工作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大多只是挂个名,没有实际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形成统计部门一家在单打独斗的局面,政府行为根本没有得到体现。工作中统计部门虽然是牵头部门,但统计部门也只能承担普查工作中业务技术指导任务,至于协调各部门参与普查工作则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下,要充分体现政府行为,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要广泛宣传。普查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在广大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支持配合的程度会大大降低。要获得广大民众的广泛支持与配合,就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经费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普查工作需要聘请大量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参与才能完成,这就离不开经费保障,只有在“两员”报酬落实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普查数据质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四是搞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整个普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的高低,如果不注重其培训质量,很可能会出现大量错误或偏差或与普查方案大相径庭的结果;
五是精心组织开展好清查摸底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基础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性保障。清查摸底工作是为后期正式普查登记、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数据质量抽查等奠定基础的最基础性工作。有人说:“只要扎实全面完成清查摸底工作,也就完成了整个普查工作任务的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清查摸底工作是何等重要了。因而,摸清底数,搞准搞实普查对象基本情况,就能使整个普查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在普查工作曾经出现忽视基础工作,清查摸底工作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草草收场,从而导致后期工作出现找不到普查对象或是为找普查对象而贻误工作进度的情况;
六是加强业务技术指导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也是普查的生命线,而普查工作中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答疑释惑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普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提高的重要步骤,因而不能轻视;
七是及时汇总分析,做好研判。数据采集工作与数据入库工作基本是同步的,为了更好把握普查工作进度、数据质量和工作总量,数据处理人员要适时和及时对入库数据进行汇总,在汇总的基础上做好比对分析,研判出与现实发展状况之间有无不切合实际的问题,第一时间提交领导小组参考,并对下步工作提出合理化和建设性意见建议;
八是合理统筹统计人员与普查工作的关系。统计人员担负着常规统计工作任务,因为时间、工作任务的冲突,可能导致顾此失彼,所以,统计人员在普查期间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统筹好工作任务,以免影响常规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九是积极解决普查工作虎头蛇尾的问题。普查前期准备、正式普查登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完成后,就到了总结表彰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了,但往往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数据返馈不全、不及时等原因,使得资料开发应用工作被搁浅,形成了普查工作虎头蛇尾的局面,同时也造成大量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辛苦得来的普查成果的巨大浪费。
总之,普查工作是原则性、规范性、灵活性、紧扣时间节点和质量第一有机统一的工作,既要严格遵守各项统计法律法规、普查方案和统计制度依法开展,也要对普查工作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和情况及时研究对策,统一意见,还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普查方案和统计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积累的经验促使问题得到灵活有效解决。(撰稿人:禄丰市统计局 刘学明、李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