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受持续强降雨的影响,中兴井村委会境内出现山体滑坡导致40余户村民生活用水受到影响。险情就是命令,接到微网格员与网格员的紧急上报后,村委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村党总支书记当即下达指令:“水是生命之源,水源保通一刻也不能耽误!”一支巡查队伍迅速组建,对辖区自来水“生命干线”展开全面排查。
经沿线仔细核查,故障源头最终锁定在距村委会3公里的大箐公路上方——此处发生山体滑坡,交通被阻断,输水管道被撕裂、冲断,裸露的管道断口在泥石堆中格外刺眼。更棘手的是,滑坡区域坡度超80度,近乎垂直,断裂管道高悬于下方公路20多米处,如同一道横亘的“天堑”,给抢修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一、科学决策,凝心聚力成立抢险“攻坚队”
险情核实后,村党总支书记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班子召开紧急研判会。“工程车辆进不去,我们就用肩膀扛!坡度再陡,我们也要爬上去!绝不能让一户农户为用水犯难!”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瞬间凝聚起全员共识。会议迅速敲定“人力运输、悬空作业、分段推进、确保安全”的抢修方案,一场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号令下达,响应如潮。一支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护林员组成的10人抢修突击队火速成立。队伍中既有经验老道的老党员压阵,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冲锋,此刻,他们褪去各自身份,共同化身守护群众饮水安全的“攻坚尖兵”。
二、迎难而上,风雨中彰显担当本色
抢修现场即是战场。80度的陡坡经雨水浸泡后,泥土松软湿滑,每一步攀爬都暗藏风险。但抢修队员们毫无惧色,毅然扛起电机、绳索、钢锯、锄头及新水管等物资,将大件化整为零,以肩扛手抬的最原始方式,一寸寸向滑坡体上方的作业点艰难挪动。

抵达作业点后,队员们在泥泞中扎稳脚跟,立刻投入战斗:清理覆盖管道的淤泥碎石,用绳索将断裂的管道精准拉拢,敲直变形的管段,切割损坏部分,再将新管道严丝合缝对接、紧固。雨水模糊了视线,汗水浸透了衣衫,泥浆裹满了裤腿,沉重的物资压弯了腰背,可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喊累、更没有一人退缩。“早一分钟接通管道,群众就能早一分钟用上水”,这一信念牢牢刻在每个人心中。
三、终见清泉,持续奋战践行初心使命
日复一日,抢修工作在攻坚克难中稳步推进。连续三天,队员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身心扑在抢修一线。手掌磨出了血泡便贴上胶布继续干,肩膀压出了淤青就换个姿势再扛,雨水与汗水交织,却始终浇不灭队伍的昂扬斗志。


村党总支书记全程坚守阵地,既当运筹帷幄的指挥员,又做冲锋在前的战斗员,更兼任一丝不苟的安全监督员,时刻提醒队员注意防护。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最后一处管道接口被牢牢紧固,清澈的自来水顺着修复好的管道,重新流向中井片区的每一户农家。当村民们拧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的清泉,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这水流声,是村民生活回归正轨的安心信号,更是对抢修队员们所有付出的最高赞誉。
四、淬炼升华,基层治理效能生动实践
此次应急抢修,不仅是一场保障民生的“供水保卫战”,更是对中兴井村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微网格员、网格员精准发挥“前哨探头”作用,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险情,为快速处置抢占了先机;村“两委”班子展现出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与科学决策水平,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在此刻充分彰显,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员攻坚。

风雨砺初心,危难显担当。中兴井村“两委”与抢修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践行使命,在陡峭的山坡上书写下为民服务的动人答卷。他们接通的不仅是保障生活的输水管道,更是一座拉近干群距离、凝聚民心力量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