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以舞为笔写传承——广通少儿《牛灯舞》亮相省级舞台精彩展演获好评

日期:2025年10月13日   作者:华玲芝 朱赵彬   来源:    点击:[]

928日,第十四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第三场在昆明圆满落幕。广通省级非遗项目少儿《牛灯舞》凭借鲜明的文化特色与扎实的编排,成功登上省级展演舞台,获传统类节目铜奖,以鲜活生动的演绎展现非遗魅力,让更多人感受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

《牛灯舞》流传于楚雄州禄丰市广通镇甸尾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汉彝文化交融的结晶,更是南京移民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碰撞的成果。表演以“牛”和“灯”为核心道具,生动还原老汉耕田、妇女插秧等田间劳作场景,搭配灵活多变的唱词与“属古人”“绣香带”“凤阳花鼓”等特色调门,既传递着人们对勤劳致富的追求、对丰收的期盼,也寄托着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20177月,该传统舞蹈正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在此次展演中充分展现《牛灯舞》的文化底蕴,广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主动对接展演组织方,精准掌握活动流程与要求,为参演队伍提供清晰信息指引;另一方面统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全力保障排练有序开展;同时特邀州艺术剧院专家,从舞蹈动作、音乐编排到舞台表现力等维度提供专业指导,助力节目品质升级。

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与学校老师则聚焦“少儿适配”,深度参与节目打磨。他们结合小学生的身体条件与认知水平,对传统舞蹈动作进行简化与重构,让孩子能更好地驾驭;训练期间,老师们逐人指导,从基础舞步、手势细节,到表情管理、团队配合,耐心抠好每一个环节,同时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攻克难关。

参演的小学生们也展现出极强的毅力与热情烈日下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舞蹈动作,不厌其烦地纠正每一个细节。有的孩子在训练中不小心扭伤了脚,但稍作休息后就又投入到训练中,他们对《牛灯舞》的热爱和对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令人动容。

在备战阶段,录制参演视频时,为呈现最佳效果,师生们反复拍摄十余次,从服装搭配、道具准备,到动作精准度、表情感染力,每一处都力求完美最终,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他们成功通过了第十四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展演活动初选,获得了登上省级舞台的入场券。

展演现场,孩子们身着绚丽传统服饰,手持精致道具,以灵动的舞姿、灿烂的笑容和饱满的热情,将《牛灯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精彩表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与广泛好评,让源自广通镇的非遗项目在更大平台上收获关注。

此次省级展演,不仅是对师生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广通非遗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它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上《牛灯舞》,激发了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热情,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未来,广通镇将继续加大非遗保护与传承力度,推动更多优秀非遗文化走出地方、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上一条:和平镇:“丰收节+水果节”点燃乡村文旅“旺火”

下一条:禄丰市商务局关于参加第二十五届恐龙文化旅游节消费券发放活动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