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峰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文明村镇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结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高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精神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一”活动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e禄丰云、抖音等新媒体宣传载体,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大比拼集中学习、“三会一课”、彝家火塘会、户主会等方式积极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带性学习宣传活动,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抓文化传承保护,增强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以“民族和谐园”为发展定位,进一步擦亮“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大刀舞之乡,傩文化之乡”名片,建立了彝族大刀舞、傩文化及民间艺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加强非遗传承人的挖掘培养,现有国家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2名,州级非遗传承人3名。在中小学组建了青少年彝族大刀舞队,高峰乡彝族大刀舞青少年组参加了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大赛,参赛舞蹈《山寨课间》获大赛银奖和传承奖。
抓理论宣讲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育“彝乡讲堂”宣讲品牌,从乡村干部、老党员等群体中选拔理论素质好、宣讲能力强的20余名同志,组建“1+8”宣讲团深入各村开展惠民政策、法律知识、民族团结等政策理论宣讲,传播高峰好声音、讲好高峰好故事。成功举办云南禄丰高峰2023彝族火把节,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余万元,系统地展示了高峰彝族传承千年的祭祀、农耕、娱乐、饮食等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中小学生课程,把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的种子播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用同一种话语体系、价值观念引领各族人民,使民族团结的观念扎根高峰千家万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发展理念,以“党委引领、多元协同、社会参与、借势发力”的工作思路,构建“1+3+X”文明实践工作模式。投资20余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广场提升改造项目,投资24万元新建休闲康养球场,惠及集镇区居民2000余人;投资100万元建设小花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惠及群众500余人;投资1400万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惠及群众3600余人;投资110余万元新修大麦地村通村公路1.6公里,铺筑石箱子苗族村混凝土路面600米、小花箐村2152米,惠及群众400余人。切实补齐硬件设施短板,改善辖区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宜居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