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定制度、转观念,引导脱贫劳动力“想干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拟定制度,画好创业就业“规划图”,及时下发劳动力转移工作和脱贫劳动力省外务工交通费补贴政策系列文件。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乡镇和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和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通过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就业专题讲座现场讲解就业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宣传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传达政府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信心和决心,2022年共印发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册、宣传单2万余份,让脱贫劳动力“想干活”。二是挖岗位、稳就业,确保贫困劳动力“有活干。加强劳务对接,推出就业“直通车”。建立和完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强化与省外就业部门、用人单位及市内企业联系对接,及时交流用工信息和劳动力资源信息。2022年,共收集发布用工信息9期274条,向劳动者推荐就业岗位3.09万个。举办专场招聘,搭建就业“方便桥”。将招聘会开到各乡镇,将就业岗位送到贫困劳动力家门口,方便贫困劳动力就近参与。目前,累计开展招聘会就业推荐会116场,入场求职0.52万人次,成功推荐就业0.32万人次。开发扶贫专岗,编制就业“兜底网”。深入企业挖掘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岗位信息,稳定就业帮扶车间25家,吸纳贫困劳动力255人,办理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补助77.43万元;针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不足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459人,帮助其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全市已就业的脱贫劳动力达14141人,其中省外就业2100人、省内就业4241人、本地就业7800人。三是提技能,强服务,确保贫困劳动力“能干活”。把好“精准关”,掌握就业真情况。组织工作组多次深入乡镇村组对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进行检查督导,强化数据精准、系统维护和跟踪服务,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上好“培训课”,练好就业真功夫。紧贴时下热门职业,推出了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烹调烹饪、民族刺绣、电商创业等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了结业即上岗,2022年共培训脱贫劳动力2300人次。用好“铺路钱”,真金白银给补贴,截至目前,共发放帮扶车间补助77.43万元、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46万元、脱贫劳动力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务工补助9.7万元、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933.76万元,拨付脱贫劳动力培训补贴282.132万元,培训生活补贴126.7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