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禄丰和平:“党建+四联”赋能促振兴

日期:2025年11月03日   作者:   来源:禄丰先锋    点击:[]

近年来,禄丰市和平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积极探索党组织联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家庭农户、家庭农户联金融保险的“党建+四联”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增效、集体经济增长、农民群众增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合作社”激发动能。村级党组织领办水果专业营销协会4个、专业合作社8个,领办禄和智生牧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绿禾牧业专业合作社和优质牧草种植营销合作社5个,把党员养殖大户、村组干部吸纳进合作社,不断增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力。“党建+龙头企业”释放活力。成功引进云南禄和智生牧业有限公司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填补了全州奶牛养殖产业空白,成立合作社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肉(奶)牛养殖,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收。“党建+人才队伍”汇聚合力。大力实施党建助推“青苗培优”工程和“三培养”工程,建立35岁以下村(社区)干部“一对一”帮带机制,通过党组织牵头、合作社运作、党员群众参与的形式开展技能、品种改良、资金贷款等知识培训,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合作社结合本村(社区)资源禀赋组织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成功入选5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带,全镇共发展优质烟1.35万亩,优质稻、优质油菜、早蚕豆、早豌豆、大白菜1.9万余亩。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品牌。依托水果专业营销协会、优质林果专业合作社叫响“牛角乌”品牌,辐射带动800余人种植“牛角乌”梨果7800亩,村干部、党员示范种植优质水果带动3800余户种植林果2.5万余亩。持续擦亮“优质林果之乡”名片。文旅融合开发特色旅游。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节庆文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相继举办9届水果文化旅游节、6届九头山大白菜文化节和1届苗族斗牛节,组织苗族“花山节”、傈僳族“阔时节”系列活动,打造一批精品路线,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镇接待旅客17.7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42.1万元。

创新联结模式“扶低”。党小组长带头试种万寿菊并创新种植技术,实现亩产纯利3600元,成为示范户和探路者。沙朗村党总支积极引入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整合土地资源,引导5个村规模发展。通过“粮花”套种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配套建设加工设施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科技抗风险措施有效稳定亩产,保底收购确保农户每亩收益达4200元,增收成效显著。产业辐射带动“增收”。依托肉(奶)牛产业发展带动全镇1200余户农户种植青贮玉米5000余亩、119户农户种植牧草300余亩,产值1365万元,年户均增收3500余元,吸纳500余名群众季节性务工人均日工资收入100元。创新发展思路“致富”。培养水果种植大户110户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带动果农人均实现年收入2.4万元,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全镇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积极开展政策扶持。动员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村集体资金、群众以购买奶牛托养的形式,在帮助群众、集体增收的同时,切实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目前已认购委托饲养奶牛203头,融入发展资金568万元。推行“一绑双保”机制。成功探索返贫风险靠养牛保障、养牛风险靠金融保障的“一绑双保”的企业农户利益绑定机制,积极推行“肉(奶)牛+龙头企业+保险”模式,对每头肉(奶)牛按保费300元、自费75元投保,其余费用由财政统一补贴,保额7000元,通过“牛农0投保”保障牛农养殖肉(奶)牛的经济效益。实行“小额信贷+联合养殖”模式。鼓励农户借助小额信贷购买奶牛后,与企业签订养殖技术服务协议,通过企业统一提供养殖技术服务,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目前已有32户群众通过小额信贷与企业联合养殖奶牛64头。


下一条:禄丰市2025年第五批脱贫劳动力省内跨州务工交通补助情况公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