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禄丰市共有学校254所。其中,幼儿园5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1所、其他办1所、民办幼儿园36所)、小学151所、初中17所、高(完)中3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学校22所。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在校学生52741人。其中,幼儿园10122人,小学生21360人,初中生12075人,普通高中学生6165人,职业高中学生2910人,特殊教育学生109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3.81%,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17%,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5.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10%;残疾儿童入学率99.22.%。全市教育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质量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显著提升。制定实施禄丰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加快推进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建设,市城区第三幼儿园如期开班办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行政村幼儿园合理布局,公民办和谐共进。到2023年,增加幼儿园学位100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81%,较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17%,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5.95%。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初显成效。一是紧盯32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补齐短板,按照“保急需、填缺口”的原则,投入602.97万元用于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主体附属修缮、学校后勤食堂条件改善等项目补助。二是抓牢控辍保学工作,压紧压实“双线级六长”送学责任制,加强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建设,做好在校生的动态监测工作,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脱贫适龄人口无因贫失学辍学。2023年,全市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109.48%、122.04%,巩固率分别达99.84%、9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17%。
普通高中“特色多元”态势良好。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实施普通高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并围绕落实高中教育提质增效中的办学条件、管理体制等8个方面15条措施,逐项建章立制,修订了《禄丰市初高中一体化办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10个配套文件,开展高中课程教学、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和优质生源送读本市普通高中工作考核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初高中一体化办学试点,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好高中教育。推进禄丰一中和松园中学办学一体化试点,成功举办禄丰一中90周年校庆活动为契机,投入1847.26万元实施禄丰市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逐步解决高中学科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艺术活动场馆等硬件设施设备老化、不足等问题。2023年全市高考总上线率达100%,一本上线321人,特别是禄丰一中创成云南省一级二等高完中,一本上线306人,较去年增加了54人。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多点突破。一是深化校企合作,与江苏南京LG、天猫、上海大众、海底捞等省内外30多家知名上市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把企业生产线、师傅、管理理念引入全市职业教育,实施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长年保持在98%以上,每年实习就业学生收入近2000万元。二是依托禄丰职中开展市域内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成人教育学历提升、村社区干部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双提升、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等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1.5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和市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激发内生动力促质量
调结构,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城镇和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按照标准统一核定,并向乡村学校倾斜。学生规模在200人以下的村小按照班师比1:2左右的比例核定教职工编制。通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招考教师、乡村教师5年服务期、分配新教师向乡村学校倾斜等制度,有力保障了乡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了乡村教育健康发展。按照“退补相当,人岗相适”的原则补充乡村教师,2023年共补充乡村教师86名。
强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禄丰市制定了《禄丰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市管校聘实施方案》《禄丰市城区学校支教教师管理办法》,推进实施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将教师职称评聘与教师乡村工作经历挂钩,积极支持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竞聘,推动城乡学校均衡发展。2023年校长(含完小校长)交流轮岗33人,教师交流轮岗404人(含骨干教师68人);城南小学等5所城区中小学的9名教师到乡村竞聘上岗。通过强化教师流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激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重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领航校长研修、青年教师培训、综合素质提升培训、骨干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培训”五大工程,努力构建开放、务实、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体系。组织“国培计划”项目9个4451人次参训;省培项目25项4496人次参训;州培9个项目156人次参训;县(市)培训项目2个4034人次参训;72人被评选为第二届州级骨干教师。
提待遇,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一是实施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根据乡村学校的艰苦、边远程度,每月按200元、400元、600元、800元、1000元5个档次,核定175个乡村学校岗位生活补助,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二是放开乡村学校的副高职称评聘比例,鼓励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从2015年起,在1746名晋升副高级职称教师中,乡村学校教师达1478人,占比达84.7%;在7名晋升正高级职称教师中,乡村学校教师达4人,占比达57.2%。三是加大乡村教师奖励力度,宣传扎根山区教师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中乡村教师达231人,占比达77%;18人被表彰为省级乡村优秀教师,每人奖励奖金10万元。
(三)聚焦教育公平促质量
全面规范招生入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进一步完善招生入学规则程序,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构建一视同仁、公平发展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制度,全面实施“阳光入学,均衡分班”。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流动和留守及困境适龄儿童少年、教育优待对象子女、残疾人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群体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应读尽读。
严格落实惠民政策。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禄丰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二是实施精准资助,及时与民政、人社、乡村振兴、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公安等部门对接,准确掌握各类资助人员信息,落实涵盖各学段的乡村家庭学生“奖”“免”“助”“扶”“贷”“补”等政策。2023年共落实资助资金5935.9万元,资助102544人次,其中,资助脱贫家庭学生及“三类”监测对象家庭学生20070人次,落实资助资金1865.443万元。三是经费保障有效落实。2020年以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每年61994万元增至67136万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每年11100元增至16540元。“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35万名农村学生。
纵深推进“双减”工作。加强“五项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课后服务优先保障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困难学生等群体,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拓展和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维护校园安全促质量
结合全市学校安全形势,我们深刻吸取中村乡小学“3·24”食品安全等典型事件教训,全面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围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目标,大力强化学校安全责任,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安全职责,精准抓牢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三防”基础建设更加夯实,应急预案更加完善,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更加突出,学校食品安全、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教育、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专项治理、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特殊人群管理等工作措施更加有力。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三、存在困难和下步措施
一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发展不充分,2023年全市普及普惠达标压力大。二是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有差距,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任重道远,控辍保学成效巩固难。三是普通高中布局不合理、资源不集中,多元化发展路子不宽,高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盼有差距。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对照部门职能职责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一是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以迎接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为契机,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一体化布局,切实提升普及普惠水平。积极推进干海资学校附属幼儿园、仁兴镇左所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持续扩大村级幼儿园覆盖面,有效增加公办园学位,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子女“有园上、上好园”问题。持续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实施游戏化教学,推进科学保教和幼小衔接,切实提升办园标准和教师水准,争取让更多的孩子上有等级、有质量的幼儿园,助力孩子学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均衡配置资源,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聚焦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健全城乡、校际对口帮扶机制,持续深化教师校长流动机制,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持续用力巩固“双减”成效,严格落实市级财政补助和课后服务收费保障政策。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切实履行学校保学和未成年人保护责任,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压实质量提升工作责任,争取新中考“开门红”,努力实现全市义务教育质量在全州提质进位。三是深入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在全市既是龙头,也是全市基础教育的终端,更是我市对外形象的代表。目前,我们的普通高中教育这一龙头已经有了摆起来的基础,但如何保持和提升,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我们要指导各学校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办学治校经验,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挖掘潜能,自加压力,奋勇争先。加快高中学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有序推动第二中学建设。坚持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高考改革。全力做好复习备考工作,确保今年高考上线人数在2023年基础上有新的提升,重点大学上线比例有新突破,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四是推进职业教育提质达标发展。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训设施,配置“双师型”教师。做强优势专业,主动接轨州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全面加强学生管理,推行订单培养,提高就业率,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五是坚持底线思维,全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责任体系,健全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安全素养及自我防护能力。要突出抓好防溺水、防轻生、防性侵、防欺凌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周边安全等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家校合作和家校共育,加强与司法、公安、民政、卫健、市管等部门协作配合,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