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禄丰市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4年1月19日禄丰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禄丰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禄丰市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和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23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79324万元(其中,市本级收入77332万元),总支出46332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5996万元(结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12月31日收到增发国债水利领域项目补助资金13460万元和部分在2023年度内未支出的项目资金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207587万元(其中,市本级收入35197万元),总支出19963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7956万元(主要是部分上级专款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272万元(其中,市本级收入191万元),总支出27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为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5103万元,支出12000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510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74108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以及按政策规定预留下年度的支付基金)。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3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市人民政府及其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委部署要求,积极应对减税退税政策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依法组织收入,切实保障“三保”和重点领域支出,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预算编制的严谨性还不够,预算约束力不强;财政增收乏力,保“三保”和防风险压力较大;部分支出结构固化问题仍较突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还需进一步提升;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和项目推进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总体可行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是: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24447万元(其中,市本级收入95066万元),总支出324447万元,收支平衡。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44013万元(其中,市本级收入118000万元),总支出144013万元,收支平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381万元(其中,市本级收入300万元),总支出381万元,收支平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45413万元,支出151186万元,本年收支结余-577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8606万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全面贯彻了市委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预期目标可行,各项措施有力,符合禄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禄丰市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禄丰市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三、做好2024年预算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财源建设,提高收入质量。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财源培植作为当前和今后财政可持续发展重点工作;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培植新税源,全力以赴培育扶持壮大规上企业,积极协调各类生产要素保障和供给,增强发展后劲。二是科学研判强化分析调度,紧盯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税源,加强收入征管,依法应收尽收。三是严格实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提升非税收入质量,增强财力保障。
(二)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一是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执行市人 代会批准的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二是严格预算管理,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的理念;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非重点支出,兜牢“三保”底线。三是健全正向增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的积极性,弥补财政自给能力不足,增强财政资金保障能力。四是完善财会监督体系,严肃财经纪律,抓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提高整改质效,强化绩效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五是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提升禄丰营商环境质量,将稳增长、稳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债务管理,严守防风险底线。一是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依法依规科学举债。二是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专款专用,稳健推进项目实施,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和专项债券资金在市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严禁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健推进市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