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黑井镇大树村86亩洋葱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百余名村民正抢抓农时开展田间管理。昔日的闲置渣土场,在市委“党建引领、产业筑基”“盘活资源招小商,主要领导50%抓招商”的发展思路指引下,黑井镇党委通过创新“土地整治+产业导入”模式,成功实现从“废土荒滩”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蝶变,谱写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把方向,擘画发展新蓝图。面对土地闲置与群众增收的双重压力,黑井镇党委深入践行“三法三化”工作要求,组建由党委书记挂帅的工作小组,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解剖麻雀式”调研。通过组织5场院坝协商会、走访237户村民、邀请农科院专家现场踏勘,创造性提出“以产业导入促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镇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用,构建“党支部+企业+农户”联建机制,成功引进种植大户投资40万元建设标准化洋葱种植基地,实现党建链、产业链、治理链“三链融合”。

多措并举强动能,激活振兴新引擎。一是科技赋能土地焕新。采用“生物菌肥+绿肥轮作”土壤改良技术,实施沟渠管网配套工程,86亩贫瘠渣土经6个月改良达到绿色种植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显著,为后续发展农业产业预留优质载体。二是机制创新富民强村。推行“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工人”的“双变”改革,通过“集体统租+企业包销”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创新实施“1+N”就业帮扶机制,以基地为核心打造“家门口的致富车间”,开发整地栽苗、分拣包装、运输管理等10余类岗位。设立“技能培训+岗位适配”双通道,开展洋葱种植、农机操作等专项培训15场次,培育本土技术骨干32人。目前项目已吸纳503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080元,带动48户困难家庭年均增收2.2万元,形成“土地生金、就业添薪、技能铺路”的共富新模式。

多维效应显担当,书写民生新答卷。该项目的成功实践,生态层面打造了工矿废弃地治理样板,经济层面构建了联农带农长效机制,社会层面创新了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村民起洪生感慨:“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再也不犯难。”镇党委书记赵斌表示,将深化“千万工程”经验,以“盘活资源招小商”为指引,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持续在产业链延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旅融合等领域发力,让更多“沉睡资源”变身“活力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