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六尺巷”里的基层智慧:一平浪镇巧化十年邻里积怨

日期:2025年04月02日   作者:   来源:一平浪镇    点击:[]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三百年前的“六尺巷”故事在一平浪镇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法治温度。2025年3月16日,困扰了中兴井村十年之久的宅基地纠纷,在一平浪镇的调解团队巧用典故的耐心疏导下,终以双方握手言和落下帷幕。

典故化雨:让“死结”变“活扣”

“你家墙根占了他家地基,他家院墙又嵌进你家边角,这宅基地纠葛就像乱麻,总得分清经络才能解。”面对两户人家"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调解组没有简单套用法条,而是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破题密码。

“六尺巷”的故事被调解员娓娓道来:“清代宰相张英为家人宅基地争执亲笔回信,劝让三尺地,成就一段佳话。今天咱们各退一步,何尝不是为子孙积德?”当古老智慧照进现实困境,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逐渐松动。

匠心测绘:用专业丈量公平

空谈无法平息积怨。只见一平浪镇调解团成员就地蹲下,一手持卷尺一手绘图纸,将交错的宅基地重新规划:“咱们调换部分用地,既保障通行权,又优化空间利用。”从晌午到日暮、从星辰到日出,调解组用两天时间将“纸上谈兵”变成了“地上蓝图”。

当双方看到清晰标定的界线图,听到“调换后采光更好”“通行更便捷”的专业分析,原本紧绷的脸庞终于浮现释然。“没想到干部真能把咱的事当自家事办!”当事人的一句感慨,道出了群众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回归。

法治柔情:让“案结”走向“人和”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群众听得懂的方式讲法治。”调解团成员一语道破关键。此次调解既坚守土地管理法规底线,又融入“以和为贵”的东方智慧,成功将十年积怨化解于诉前。

调解团成员说道:“法治的刚性与文化的柔性并非对立,基层干部要善用‘有解思维’,让群众既看到规则红线,又感受到人情温度。”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哲学,让一纸调解协议成为修复社会关系的纽带。

诉源善治:把“灭火”变成“防火”

这起成功调解只是一平浪镇诉源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一平浪镇构建“党建引领+乡贤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调解纠纷体系,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村组法律顾问定期“坐堂问诊”,老党员调解队用“土办法”解“心头结”,数字化平台让纠纷预警“跑在成灾前”。

“把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就是为平安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一平浪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来一平浪镇全镇信访量同比下降40%,实现95%矛盾不出村。此次十年积案的化解,再次印证了“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效能。

当“六尺巷”的故事在现代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生,一平浪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中国”的基层表达:既有规则的清晰边界,又有文化的柔性浸润;既能化解眼前矛盾,更注重修复社会关系。这种扎根乡土的治理智慧,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上一条:不负春光争农时,如火如荼闹春耕
下一条:【宅基地审批】中村乡2025年第一季度宅基地审批信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