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兴镇打好农村垃圾转运“三张牌”,保持拼劲、韧劲和钻劲,做好农村垃圾转运工作,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一、打好“感情牌”,始终保持紧盯不放的拼劲。层层压实责任,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入户走访,问需于民,解决村民急难愁盼,搭建政府与村民的沟通桥梁,增强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仁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垃圾转运工作,通过党委会、政府班子会确定了《仁兴镇垃圾转运工作方案》并发放至12个村(社区),12个下乡工作组每周至少一次到各村(社区)开展垃圾转运工作,深入基层,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困难,主动帮助打扫家庭卫生,宣传农村垃圾转运工作的重要性、转运方案及收费标准,争求村民理解与支持,增强村民注重日常卫生的意识,努力打造农村“家庭花园”。同时,在各村小组、村委会公示栏粘贴宣传标语,合理利用微信工作群对垃圾转运情况进行通报,保障垃圾转运工作的时效性。针对个别有抵触情绪的村民,由下乡工作组组长牵头,村委会书记、村小组长,开展一对一家访疏导工作,把不良情绪化解在基层。
二、打好“机制牌”,始终保持常抓不懈的韧劲。完善农村垃圾转运工作机制,形成“定点扔、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仁兴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依据云南省服务性收费标准、《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按照“谁产垃圾、谁付费”原则,统一建立仁兴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缺口资金由镇财政承担,主要用于自然村日常保洁和垃圾二次转运。同时,据实将农村生活垃圾收费方案写入村规民约。村民们将垃圾定点扔至政府统一购置的垃圾桶内,每日村(社区)集中收集,镇政府统一转运至仁兴镇牛马交易市场内的垃圾中转站,该中转站由仁兴镇自筹资金新建,占地面积800多平方,7月投入转运使用,截至目前已累计转运垃圾1255.38吨。
三、打好“服务牌”,始终保持一帮到底的钻劲。完善农村垃圾转运基础设施,建立科学有效的垃圾转运模式,打通农村垃圾转运最后一公里。在仁兴镇辖区的12个村(社区),共84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内设置垃圾桶,购置生活垃圾箱(桶)170个,购置塑料垃圾桶8400个发放到各家各户,用于收集农户家庭日常生活垃圾。2024年7月市级又配备了垃圾转运车2辆,垃圾箱12个,生活垃圾箱(桶)覆盖84村庄,覆盖率达100%。垃圾转运模式为社会化服务,统一由禄丰浩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到12个行政村(社区)进行垃圾转运,各自然村均配备保洁员,负责卫生清洁及垃圾收集,保洁公司按照固定时间到各村(社区)进行垃圾二次转运,统一运至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垃圾发电厂处理。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上台阶。
下一步,仁兴镇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农村垃圾转运工作的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