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土官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多措并举让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生机,彰显全镇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融,浇开各民族文化“繁荣花”。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土官镇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全镇5个社区建设村组文化室和体育场地;2018年先后完成玉碗水和芹菜塘两个苗族村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建设,并建设了村史馆,设立民族文化展厅,展出传统苗族服饰、纺车等设备,完整地保留了苗族纺麻纺织的整个传统技艺流程。
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培育以纺织技艺传承人龙桂花、苗族传统体育竞技传承人杨红英、苗族祭祀传承人杨有兴等人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7人;传承和保护苗族蜡染、纺织、民间手工刺绣、民族民间体育竞技(磨单秋、射弩、秋千、打陀螺)等传统项目。
不断优化和整合民族宗教、文化旅游等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量,加强文化保护传承队伍建设,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相继形成了镇、村、组三级联动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同时,结合“土官桃文化旅游节”带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活动,融入以苗族唢呐、大筒长号、歌舞、传统纺织、刺绣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传统文化品牌元素,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对外交流展示展演,增强全镇各族人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氛围,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目前,土官镇苗族歌舞、苗族传统纺织技艺、传统体育竞技、祭祀传承等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州级苗族纺织技艺传承人1人,6名传承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通过收集、复原即将失传的以制作苗族服装服饰样品为主的纺织工具等一批苗族纺织技艺抢救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发展壮大了苗族纺织技艺,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扩大了传统苗族纺织技艺知名度。从而使土官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文环境进一步提升,苗族文化得到了展示,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2020年土官镇玉碗水、芹菜塘两个村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2年,土官镇获评“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寨脚社区还获评“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