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镇:“梯次培养工程”涵养 青年干部“蓄水池”
碧城镇针对干部队伍年龄、专业结构等特点,着眼干部队伍建设和重点中心工作“双向需要”,大力实施“青年干部梯次培养”工程,建立健全青年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机制,激活青年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立足“育”字抓培养。一是坚持采取“理论学习+岗位锻炼”方式加强青年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和能力素质提升。举办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70余期,党政班子成员领学,老党员、老干部带学,全方位多领域强化理论、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增强一线工作能力素质。二是由面对面交流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好的意见建议100余条,让青年干部解决难题得心应手,更好地服务群众。三是由青年干部每季度在会上汇报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引导青年干部围绕业务工作谈观点、谈思路、谈做法,开展面对面研讨交流70余场次;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各类示范点等资源,采取“理论学习+实战演练”的形式进行户外实战演练8场次,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团队热情和创新动力的同时,达到有好经验的互相交流学习,有难题的共同探讨解决的目的。
立足“帮”字抓成长。持续发力做好“结对子,传帮带”,按照“因人定岗、人岗相适、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35岁以下青年干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把握“传帮带”的实质,由班子成员以“一对二”的形式进行结对帮扶。一是在结对匹配时,既要考虑帮带对象短板弱项、提能需求,又要全面评估帮带者素质能力、经验优势,在传帮带过程中,不仅教会年轻干部业务知识,更教会了推进完成工作的思维方法,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思路清晰、策略明确,切实做到提高工作效率有巧招、解决群众困难有实招、处理复杂矛盾有绝招、遇到棘手问题有妙招、触及较真问题有硬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二是以求真学问、教真本领、得真人才为目标,有意安排青年干部多参与支部党建工作、多参加政治实践活动,使年轻干部在思想政治上受到洗礼,在党性大熔炉中淬炼成才,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青年干部量身定制“一人一册”,精准形成阶段性帮带补强计划,针对知识面较窄、创新能力弱、表达能力弱等方面不足的青年干部,采取开展自学、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有针对性“开小灶”布置作业,有意安排在会议上发言等形势,指导年轻干部由易到难独立完成任务,深度提升青年干部专业素质,使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最后通过“晒业绩、座谈、走访了解、调研报告”等形式纳入年底考核。
立足“筛”字抓储备。着眼发展需要,强化轮岗交流,制定加强青年干部轮岗交流计划,加大青年干部跨中心(站所)交流力度。今年以来,我镇制定“轻干部轮岗学习锻炼”制度,由老干部发挥育人作用,当好“垂范者、参谋着、传授者”,将自己的好做法、好经验传授给青年同志,35岁以下青年干部轮流到镇党政办轮岗学习锻炼,一批1-2名青年干部,3个月轮岗一次,方便青年干部了解其他领域的工作内容、职责要求和流程细则,帮助他们了解全局工作、提升业务本领,消除工作盲区。对于好学、上进、优秀的青年干部,坚持青年干部“四个优先”原则,即提拔干部时优先考虑,职位空缺时优先补充,后备干部调整时优先充实,重点岗位配备时优先使用。着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对特别优秀的青年干部,通过晋升职务职级、竞聘上岗等途径,加快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为干部队伍提供了源头活水,为碧城镇储备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干、作风扎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年后备力量。
立足“用”字抓选拔。一是全面客观了解青年干部,近距离接触青年干部。依托每周二晚上的学习时间与青年干部交心谈心,了解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专业学历、履职经历、工作业绩、群众评价、党风廉政等情况和日常表现、急难险重任务上的表现等,更加精准识别青年干部,更加客观评价青年干部,努力做到知人善任。二是充分考虑岗位需求和青年干部能力的匹配度、契合度、能力、素质、专业、气质、性格、年龄等特点,努力把合适的青年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让青年干部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华,让好干部派上好用场。通过前期的储备和培养锻炼,近三年碧城镇推荐优秀青年干部11名担任科级领导,培养优秀青年干部12名任股所级干部,10名上调市级以上单位工作。三是经常性开展青年干部综合分析评价。坚持全面地评价干部,横向比较看干部之间差异,前后分析看干部发展变化,既了解干部长处,也了解干部短处,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看潜力,从符合条件的干部中看谁更优秀,从优秀干部中看谁更合适。只有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文:李静
编辑: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