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彩云镇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党建引领、招大引强、产业培育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具有彩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党建引领,筑牢产业根基
彩云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支部推动、党员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公司+支部+农户”模式,把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围绕“组织带通选准路、支部引领强产业、党员示范同致富”的工作思路,推动牛、菜、花、果、稻、游等高原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营销,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龙头带动,激活发展动能
依托优质水土资源,彩云镇积极引进万锦农业、秀海科技、满欣牧业等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订单种养等方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全镇土地流转价格达1700–2000元/亩,带动2230户农户户均增收6400元。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约11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158人,人均日工资80–100元,帮助脱贫劳动力年均增收2.8万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良好效应。

三、产业培育,夯实增收基础
彩云镇积极争取衔接资金项目,持续投入建设冷库、大棚、灌溉管网、肉牛养殖及加工等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优质粮油、高端蔬菜、精品花卉、林下作物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024年,全镇种植优质水稻1.5万亩、蔬菜3786亩、花卉3981亩、水果3010亩,总产值超过5.3亿元。“万锦蔬菜”走出国门,远销欧盟、新加坡等地;“秀海红掌”荣获楚雄州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称号。特色产业累计带动186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户均增收5600元。

四、激发内力,提升造血功能
彩云镇用足用好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肉牛养殖。截至目前,全镇肉牛养殖户达3508户,占全镇总户数50%以上,肉牛存出栏数居全市前列。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养殖肉牛186户593头,户均增收1.25万元。乡村旅游同步发力,竹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旅融合示范点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就业52人,实现群众增收155万元,辐射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彩云镇251户脱贫户和62户监测户中,已有238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2024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9307元,全镇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合计达293.59万元,乡村振兴的“彩云路径”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