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是平安建设的“关键拼图”,直接牵动群众安危与社会稳定大局。中村乡平安法治办扛牢属地管理主体责任,以“精准化排查、协同化联动、人性化服务”为核心抓手,着力织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安全网”,为辖区平安稳定筑牢坚实屏障。
一、排查“无死角”,动态管理掌实情
把精准摸排作为管理工作的“先手棋”,构建“网格摸查+部门联动+专业评查”三维排查机制,确保底数清、情况准、管控实。激活全乡497个网格“前哨探头”,组织网格员开展“敲门式”走访,深入村组、农户排查疑似患者,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在册患者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精防医生每季度上门开展风险评估,结合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调整管控等级,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施策。目前,全乡109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针对1名高风险患者,组建“专人专班”盯防,细化日常监管举措,切实把风险隐患控在源头。
二、协同“聚合力”,压实责任筑防线
着力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平安办牵头、多部门联动、村社抓落实”的协同管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派出所、卫生院、社会事务办、残联及各村委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研判管理形势,及时破解患者随访、用药保障等难题,确保工作闭环推进。聚焦监护人“第一责任人”作用,通过签订监护责任告知书、开展监护技能培训、落实“以奖代补”政策等方式,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照护能力,夯实家庭监护“第一道防线”。
三、关怀“暖人心”,康复支持促融入
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与康复帮扶,让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组织精防医生、网格员定期上门,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上门服务300余人次,有效帮助患者稳定病情。针对患者家庭实际困难,主动对接政策资源,协助5名患者办理残疾证,为3户家庭落实低保、临时救助,缓解经济压力。探索“工疗+农疗”康复模式,组织患者参与简单农事劳动、手工制作等活动,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增强生活信心。如今,辖区患者病情稳定率稳步提升,肇事肇祸案事件持续下降,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正能量”。
下一步,中村乡将持续优化排查机制、强化监护培训、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智慧化+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全力守住平安底线,为辖区群众营造更安全、更安心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