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村乡叽拉村委会立足烤烟产业发展优势,坚持“支部引领、党员上阵、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创新“网格管理、集中连片、精准施策、粮烟协同”四大举措,持续发展壮大烟叶生产,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发展烟叶产业促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2024年叽拉村种植烤烟2834亩,产量39.6万公斤,产值1400.25万元。2025年种植烤烟3010亩,产量预计可达44.1万公斤,占中村乡总任务的42.8%,有望成为烟叶生产“万担村”,
真正让烤烟“绿叶子”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网格管理”压实工作责任。党建引领强发展。充分发挥党总支引领、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探索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引导合作社社员大力发展烤烟产业,2025年,示范带动234户农户种植烤烟3010亩。投资870余万元建设电烤房57座,仅2024年就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2万元。三级包保全覆盖。构建市、乡、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将3010亩烟田划分为4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由1名市级领导、2名乡级领导挂点联系,同时村级1名支委委员、2名党员技术员和若干烟农代表组成服务队,实行包面积落实、包技术指导、包质量验收的“三包”责任制,真正实现组织建在田坎上、党员聚在生产一线。动态管理全过程。村党总支建立“三色预警”动态管理机制,围 绕移栽进度、田间管理等关键指标,对进度滞后的农户按红、黄、绿三色标注管理,红色由村党总支书记进行督促,黄色由村“两 委”支委委员进行督促,绿色由网格内党员进行督促。围绕移栽进度、田间管理等关键指标,通过“日巡查、周调度、月考评”压实责任,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烟苗移栽周期缩短,技术标准落 实率提高。
“集中连片”优化产业布局。优布局。针对土地分散、机械化率不足等难题,村党总支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小组”,整合各村零散土地1000余亩,打造叽拉大村、小村、矣子母、四清村四个规模连片种植片区,其中叽拉大村规模连片种植面积达1730亩,形成村民集体抱团发展合力,推动烟叶规模化连片种植。夯基础。积极争取资金1270万元实施1370亩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100万元实施333.9亩土地提质改造项目,配套建设机耕路5公里、灌溉沟渠12公里,投资80万元硬化农村公路12.1公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提质效。通过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烟叶种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连片烟田机械化耕作率提升12个百分点,亩均用工减少3个,切实为群众节约了生产成本。
“精准施策”加强规范管理。种植面积“实”。结合本村特点,根据地形地貌,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逐户核实农户的土地面积,按照实有土地面积合理安排烟叶种植任务。杜绝虚、假、空合同的出现,做到烟叶计划任务跟着土地走、跟着种烟农户走。烟叶移栽“早”。充分利用叽拉冬闲田较多的优势,集中规划种烟田块,做到早计划、早落实,确保今年3月底,不种小春的田块翻犁整平、放线理墒工作全部结束,切实解决了烤烟移栽与小春收割茬口矛盾。4月20日开始组织农户进行烟苗移栽,截至5月5日,全村已全面完成烟叶移栽工作任务。中耕管理“细”。紧紧围绕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补水追肥等各类技术积极开展中耕管理培训,确保烤烟中耕管理各项措施扎实有效,截至目前共召开培训会议8场次,参加农户1691户、占种烟农户的87%。同时,注重采用生物防治、太阳能杀虫灯、无人机飞防等技术,构建“天敌防控+物理阻隔+科学用药”立体防控体系,确保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30%,烟叶农残合格率达100%,地膜回收利用率达100%。
“粮烟协同”实现提质增效。轮作增效。利用土地富余优势,结合农户水稻、油菜种植习惯,积极推广“烤烟+水稻”“烤烟+油菜”的烟粮轮作制度,轮作规模达2000余亩,形成独特的“烤烟—油菜—水稻(套养谷花鱼)”水旱隔年轮作模式,构建“以烟稳粮、以粮促烟”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融合增收。积极探索开发稻田养鱼、烟田观光、休闲研学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在大村片区打造“绿色烟田”观光带1.8公里,年吸引游客8000人次,带动周边3户农户发展民宿、餐饮,户均增收2万元。水稻套养谷花鱼500亩,亩均增收600元。服务提质。创新“田间党课”模式,组织党员在网格内开展技术培训12场次,解决土地纠纷、灌溉难题5个,围绕合同签订、整地理墒、烟苗移栽等重点阶段性工作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7次,党群合力筑牢产业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