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市民政局:“六个一”工作法交出兜底保障民生答卷

日期:2025年10月22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市民政局:“六个一”工作法交出兜底保障民生答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市民政局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六个一”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提质增效工作,努力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一个救助体系,兜紧兜牢民生底线。一是夯实政策支撑,扩大政策覆盖面。重新修订了《禄丰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重申和统一了赡养费等的家庭收入测算方式,对灵活就业人员家庭的工资性收入测算办法进行了统一规定,使之更加科学、准确;对“单人保”的覆盖范围适度扩大,从制度层面扩大了受救助范围,简化了救助流程;贯彻落实《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制度》,对部分特殊困难家庭户因政策原因而未能及时纳入社会救助的现象进行一事一议;同时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动态管理要求,分门别类,实施针对性专项救助,进行精准分类施保,真正将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全面摸底排查,精准摸清保障底数。以2025年低保年度核查为契机,抓好低保扩围增效。2025年低保年度核查期间,拓宽入户核查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以新增监测户名单为基础,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建立核查台账,确保入户核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同时指导乡镇建立排查台账,截止目前共排查1809户7236 人,并动态排查更新,为低保扩围增效工作提供重要数据线索。三是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构建联动网络体系。在对象自主申报、干部走访发现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村社民政协理员、网格员等相关工作力量,收集困难群众事项线索,发现潜在救助对象,符合相关救助条件的按程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同时与人社、住建、应急、医保、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开展信息共享、交叉比对,通过自动预警等功能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县乡村干部走访救助对象5000多人次,通过走访排查交叉比对等主动发现纳入低保范围的778人,特困对象144 人,临时救助对象 689户2282 人。四是精准识别高效配置救助资源。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依托省级大数据平台,整合民政、教育、医保、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对人均年收入低于6720元的人口进行常态化监测预警。完善“线上比对+线下核实”的精准识别模式,优化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严格执行个人申请、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程序,确保救助对象认定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今年以来,共完成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1809 户,核对准确率达90%以上。五是是优化服务提升救助满意度。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行救助”“分级审批”,最大限度缩短救助办理时间。定期对乡镇救助经办人员和村(社区)协理员进行政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 28人次,发放救助金1.68 万元;召开政策业务培训18 场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280 人。

建立一支宣传队伍,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重点针对低保边缘人口认定、因病因学因残等刚性支出,渐退机制等政策进行培训。同时动员发动各乡镇通过在村(社区)公示栏公示、入户走访讲解、微信群循环推送等方式,广泛宣传低保和特困供养扩围增效政策、申请流程等,让所有居民及时了解救助政策,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截止目前集中组织社会救助政策培训17 次,对乡镇经办人员开展针对性的面对面培训 3 次。乡镇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280人次;印发政策宣传单2000余份。

依托一个监测平台,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依托动态监测平台,持续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充分发挥镇村社会救助协理员前哨作用,做到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持续关注,聚合救助信息,细化救助需求,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落到实处,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社会救助可感可及,温暖人心。同时,增强急难救助的灵活性,多渠道开展个案精准救助,一笔笔救助金为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民政温度直抵人心。

畅通一个信访主渠道,保障群众求助有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市民政局通过公开举报电话等形式,并安排专人接听,及时受理和回应困难群众诉求,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关注一个救助服务热线,健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规范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值守,密切关注网络平台求助信息,及时回应困难群众关切,确保发现困难群众后,第一时间吹哨,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救助。乡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在市级民政部门指导下,结合困难群众日常走访和媒体网络等渠道求助信息调查,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并跟进救助措施。村(社区)组织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依托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充分发挥民政助理员、社区网格员、驻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等的作用,对发现的高风险家庭进行入户评估,及时上报辖区内有救助需求的困难群众。2025年,核查监测预警线索1809余条,新增纳入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对象956人、实施临时救助2282余人次。

完善一个主动公开机制, 社会救助更加阳光透明。市民政局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主动公开内容,完善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主动公开方式,市民政部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乡镇通过政务宣传栏、电子政务屏、微信公众号,村(社区)通过村务或社会救助公示栏、居民微信群等方式定期公开社会救助对象姓名、保障人数、救助金额、乡镇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截至2025年10月,全市农村低保4966户11385人,发放救助金364.6万元,城市低保909 户1188人,发放救助金56.34万元,农村特困1760人,发放救助金193.64万元,特困供养1826人,发放救助金200.07万元,临时救助2282人发放救助金138.34万元。1-10月份新纳入低保788人 ,发放救助金240.34万元,新纳入特困144人,发放救助金 139.39 万元。


上一条:人民公安报刊发丨楚雄禄丰创新开展校园法治教育
下一条:禄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措并举 推动红色基因传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