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仁兴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四项机制为抓手高位推动网格化服务全覆盖,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质效。
一是高站位统筹推进。自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微网格”工作开展以来,仁兴镇党委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部署,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相关事宜,明确了按照每5-10户为一个单元划分网格的原则,同时要求优先设置网格内中共党员、村居民小组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基层治理专干等为网格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细化网格全覆盖。以村小组、自然村为基础,结合房屋分布、邻里关系等因素,按照“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微网格党员”的网格党组织体系,以10户左右为单元共划分了12个总网格、160个网格、896个微网格,其中社区“微网格”210个(学校、政府、医院网格各1个),行政村“微网格”646个;网格员中党员352人,占40.70%,村居民小组长148人,占17.11%,实现了全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三是明职责提质效。制定了《仁兴镇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四项机制》和《仁兴镇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职责》,明确网格员“信息采集、情况上报、协调建议、监督参与”四项权利和“采集基础信息、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五项职能职责,开展“四项机制”培训7场次,确保网格服务落到实处。截至9月份,全镇网格员、微网格员累计开展入户走访4707次,多渠道收集问题406件(其中:矛盾纠纷234件、防灾减灾35件、人居环境61件、民生诉求63件,违法犯罪问题线索0件、异常情况13件),村级自行处理395件、乡镇处理11件;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300余场次,主持或参与调解邻里纠纷200余起。
四是选点示范作推广。选取大猪街社区下营村、芦子沟村及西村村委会三家村作为全镇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微网格”工作的试点,为进一步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路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探索创建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模式,建立了以“党的政策共学、社会发展共谋、平安法治共创、人居环境共治、难题困境共解、基础设施共建、村规民约共守”的“七个共”为主体的共建共治机制,结合地质灾害演练创建了“一研判、二通知、三转移”的突发紧急情况叫应机制,形成了“网格员通知→微网格员喊人→网格户转移”的工作链,用“串门子”“款白话”等通俗易懂的语言明确了网格员的具体职能职责,并建立了“微网格”微信群,实现网格运行高效益民,同时发挥网格员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治理体系、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仁兴司法所 普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