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痨病”,至今仍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24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我国2023年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2022年74.8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占全球发病数的6.8%。本文将通过介绍肺结核的概念、症状、预防等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提高对肺结核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捍卫广大群众的健康。
一、什么是肺结核?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复合群感染引发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除头发、指甲、牙齿以外的各种器官,如淋巴、骨骼、胃肠道等脏器,侵入骨骼就是骨结核、侵入肺部引起的结核疾病就是肺结核。
肺结核俗称“痨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灶主要发生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
二、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患者的痰菌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飞沫传播:通过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或说话时排出的飞沫进行传播。密闭空间内长时间接触患者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二)气溶胶传播:结核病患者痰液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干燥,结核杆菌可能附着在尘埃颗粒上,随空气流动被吸入。多见于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的环境。
三、肺结核的易感人群
(一)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群。
(二)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者。此类药物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四)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
四、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一)部分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仅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二)主要症状:反复咳嗽咳痰2周以上(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中带血、咯血等。
(三)全身症状:午后低热,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
五、如何预防肺结核?
(一)接种卡介苗。卡介苗的最佳接种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1岁。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室内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三)主动防护。在结核病传播的高风险环境中,如医院就诊、接触结核病患者时,主动佩戴口罩。
(四)提高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保证营养。
六、家人得了肺结核病,该怎么办?
如果家人得了肺结核,不要恐慌,督促患者到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量与肺结核病人分室居住,佩戴口罩,避免被感染。
(二)对病人的居住场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督促病人按时全程服药,定期查痰,在痰菌未转阴前,应适当隔离,做好病人痰液的消毒处理。
(四)加强病人营养,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保证充分休息,不宜过度劳累。
(五)密切接触者应到结核病诊治定点机构进行筛查,发现患病应及时治疗;如无异常,3~6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检查。
七、怀疑得了肺结核应该怎么办?
若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病、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应该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禄丰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结核门诊)。经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享受国家提供的部分免费政策。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不间断服药6-12个月,多数患者能治愈。
八、国家对肺结核病的优惠政策
为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X光胸片、痰涂片检查及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
九、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定?
(一)遵医嘱治疗。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正规的治疗。肺结核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为6-12个月。治疗期间不能轻易停药或自行调换药物,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二)出现副作用反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如出现头晕、胃肠不适、恶心、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给予相应处理。
(三)按时复查。治疗期间应按照医嘱定期送痰复查,医生会根据痰结核菌检查的结果决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
(四)注意治疗过程的饮食调节。肺结核可防可治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够远离它的威胁。让我们一起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