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很多同学觉得“戴眼镜只是看清东西,没什么大不了”,但其实近视不仅会影响日常学习和运动,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高度近视,增加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病的风险。做好近视防控,需要学校、家庭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
一、先搞懂:为什么我们会近视?
近视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用眼习惯”和“户外活动不足”是主要原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连续1小时以上看书、写作业、刷手机,眼睛里的肌肉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调节能力,导致看远模糊。
户外活动太少:每天户外活动少于2小时,眼睛接触自然光的时间不足,会影响眼球正常发育,增加近视概率。
不良用眼环境: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躺着看手机、台灯亮度不合适,都会加重眼睛负担。
二、校园里:这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做好这3件事,能有效减少近视风险:
课间别久坐,记得“远眺放松”:课后,一定要走出教室,看向远处5米以外的景物(比如操场的树木、教学楼的屋顶),坚持20秒。这就是简单有效的“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能让眼睛肌肉快速放松。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坐椅子时腰背挺直,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胸口离课桌“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
认真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用眼疲劳,是保护眼睛的“小帮手”。
三、在家中:家长和我们一起行动
放学后的时间,更需要注意用眼习惯,家长可以和我们一起做到:
控制电子设备时间:每天使用手机、平板、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且每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0分钟,结束后及时远眺。
打造舒适用眼环境:写作业时,要开房间主灯+台灯,避免光线直射眼睛;不要在摇晃的车上、昏暗的沙发上看书写字。
保证睡眠和营养:每天睡够9~10小时,让眼睛充分休息;多吃胡萝卜、菠菜、蓝莓、鸡蛋等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给眼睛“补充营养”。
定期检查视力:每半年到1年,到医院或正规机构检查视力,一旦发现近视,及时听从医生建议,不要盲目相信“能治愈近视”的产品。
四、最后提醒:近视可防可控,别慌!
很多同学担心“万一近视了怎么办”,其实只要早预防、早发现,即使近视,也能通过科学方法控制度数增长。记住:不眯眼、不歪头看东西,发现看不清黑板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已经戴眼镜的同学,要定期复查,不要随便换眼镜或摘眼镜。
眼睛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窗户”,保护眼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每天的“小习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用明亮的眼睛,看见更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