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禄丰市全力打造工业版“幸福里”社区,建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实现幸福不远游。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禄丰数控产业孵化示范园后,又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园”。目前,园区孵化企业52家。2024年实现工业产值16.8亿元、税收3000万元、吸纳劳动者就业1600人。其中,禄丰籍员工达1200余人。今年,为顺应发展需要,禄丰市整合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园、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优势,着力构建用工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代办服务、技术服务、生活服务“五位一体”平台,全面提升打造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幸福里”社区。
“在这里上班,开车10几分钟就能到公司,每月收入能达7000余元,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给他们多一些陪伴。”勤丰镇马街村委会旧县村村民张志新先后到昆明及浙江等地打过工,2013年,他回到家乡,成为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炮塔铣加工车间的一名工人。2015年,张志新调入锦润集团附属公司禄丰泰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经过多年专业技能磨砺,40岁的张志新已成长为公司一厂厂长,并成立了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模式着力培育技能人才,为公司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公司经常举行技能培训,自身的技能得到了提升,我们生产出来的机床销售到全国各地及其他国家,应用到各个行业,感觉很有成就感、很欣慰。”入职以来,张志新共带出30多名徒弟,目前有20多人担任重要岗位。“希望自己的技能再上一个等级,成为高级技师。同时,把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更多徒弟,让他们的收入更高,生活越来越美好。”面对未来,张志新充满信心。
“我们与园区52家企业签订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代办服务协议,累计为300名求职者提供精确岗位匹配,与600名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本地务工人员占80%,组织各类培训27场次,涉及500余人,协助园区52家企业完成了2024年的工商年检,为32家企业提供税务记账服务。”禄丰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幸福里”社区负责人吴承璟介绍。
走进禄丰绿色钛产业“幸福里”社区,风味小吃街、生活小超市、新鲜水果摊、职工诊所、职工食堂、职工俱乐部、健身房、台球室、篮球场、羽毛球馆、停车场等企业员工日常生活及公共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还在生活区设置了200套职工宿舍、20套职工家属休息室,通过“政企联建”方式在勤丰镇鸡街建有1080套职工公寓,公司的通勤车常年接送员工上下班,最大限度方便职工生活。
“幸福里”社区超市收银员刘玥来自仁兴镇,入厂工作已经3年,其丈夫也在厂区务工,“夫妻宿舍”是社区为双职工家庭设置的暖心福利。她欣慰地说:“在这里两个人一起上班、一起下班,离家也近,下班回家还可以照看孩子,我觉得很幸福。”
禄丰市围绕工业强市战略,聚焦市内重点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实际,以产业链、大党委为引领,以绿色硅、绿色碳、绿色钒钛、绿色装备制造4条产业链为依托,建设禄丰工业版“幸福里”社区,组织化引导劳动者“出家门进厂门”,就近务工不离乡,目前两个工业版“幸福里”社区共就地就近吸纳劳动力就业4800余名,促进群众年人均增收7万余元。
禄丰市还结合特色产业发展,让广大群众“出家门进基地”,既学到花卉种植管理技术,又实现由农民到产业工人的“美丽蝶变”。
走进云南方德波尔格园艺有限公司花卉基地,玫瑰、非洲菊等鲜花竞相开放、芬芳馥郁,工人们正在采摘、分拣、包装鲜花,每天有近20万枝鲜切花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苏晓凤家住勤丰镇羊街村委会北营村,每天承担着基地的保洁工作,务工之前在家里照管孩子,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里出门后,几步路就到家了,能顾家也能挣钱,我觉得在这里上班挺幸福。”
“基地现有工人520人,其中禄丰籍员工450人,超80%都是附近的村民,务工人员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孙超介绍。
“下一步,将结合产业发展特色和全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推动禄丰工业版‘幸福里’社区迭代升级,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禄丰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就业支撑。”禄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家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