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雾未散的田野上,此起彼伏的谈笑声与锄头入土的闷响声交织成独特的春耕晨曲。在碧城镇西山村委会大京田村的育秧基地里,邝荣华弯腰将育秧盘轻轻放入水田,手指拂过嫩黄的新芽时,眼角的笑纹里盛满期待。
走进宏跃农机农技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的育秧田,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大棚暗化培育的楚梗28号和45号水稻秧苗长势喜人,3000亩的育秧田里正在被工人流水线传送的一盘盘秧苗填满。有着12年育苗经验的负责人邝立然介绍道:“暗化育秧好处多,出芽率高,种出来的大米产量也高。我们这里育出的秧苗每盘能卖7元,目前基地有50000多盘秧苗,可供碧城镇、仁兴镇及武定县的九厂片区栽插,预计利润在10万元左右。”合作社里工人们来往穿梭,放盘、装盘、洒水、播种、封膜、揭膜、肥水管理、起盘移栽一气呵成。据邝立然介绍,合作社4—6月用工需求最大,每天有20多人务工,每人每个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9000余元,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
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碧城镇紧扣粮食安全主线,以科技赋能破解春旱难题,统筹推进耐旱作物品种推广与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制度,构建镇、村(社区)两级包保体系,专班化推进灌渠清淤维护等抗旱工程。
为保障农资安全,碧城镇开展“护农保耕”行动,对全镇32家农资店进行全覆盖检查,下架38瓶过期农药;在田间地头设立“技术明白栏”,开展100余场专题培训,发放419份《假劣农资识别手册》等资料,惠及5200余人次。还同步设立“农资维权直通车”热线,悬挂64幅规范经营承诺书,筑牢农资安全防线,让科技兴农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技术人员还带头下沉到田间地头,组织80余场到户指导,发放200余份技术资料,真正做到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精准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下一步,碧城镇将深化智慧农业应用,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融合,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硬举措护航2025年粮食生产目标实现,在碧城镇的田野上奏响更加嘹亮的春耕“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