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成化石场馆,打造科普研学参观基地。先后建成了大洼恐龙山1号馆、大洼恐龙山2号馆、恐龙谷大遗址馆、禄丰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大冲2号化石保护馆、棠海二钻山2号化石保护馆、恐龙谷二期2号馆、恐龙谷脚印馆等8个场馆供游览参观,总面积约25530平方米,每年投入经费50万元用于场馆的运行和维护,目前,市内发掘出的古生物化石已达507种,其中动物化石有290种,植物化石217种,建档恐龙化石417件,每年约吸引100万游客游览参观。二是设立专业管理团队,明确保护管理范围。设立禄丰市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所,成立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负责辖区内恐龙化石的发掘、采集、收藏、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等工作。每月对重点化石产地开展巡查,杜绝破坏、盗采古生物化石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辖区内完成1004个化石调查点的登记备案,汇总编辑成《云南禄丰化石产地保护名录》,为古生物化石点的巡查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三是开展多方合作,提升恐龙化石科研水平。自1938年杨钟健院士等人来到禄丰开始,禄丰市便成为了全国古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区域。多年来,禄丰市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大学、昆明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多所高校将禄丰选为野外实习与选修课程的到访地。通过合作,在国际、国内期刊杂志发表程氏星宿龙、孙氏彝州龙、细细坡龙、盘古盗龙、三叠中国龙、董氏恐龙足迹、棋盘实雷龙足迹、恐龙游泳痕迹、恐龙胚胎化石等多篇论文。今年以来,共接待了来自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禄丰市第一幼儿园等学校的师生500人次参观。四是创作科普宣传内容,强化全民科学素质。与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中国新闻网、中国国家地理、BBC纪录片频道、大公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了大量禄丰恐龙的科普宣传读物、纪录片、新闻报道等。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摄制“重返侏罗纪·禄丰恐龙化石科考”节目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仅微博单一平台浏览量就超过1400万人次。202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经过为期3个月的野外跟班拍摄,制作了“云南楚雄·真正的‘侏罗纪公园’在中国”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