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禄丰动态

重磅发现!禄丰2025年度恐龙骨骼化石研究成果

日期:2025年11月05日   作者:   来源:禄丰发布    点击:[]

云南禄丰,这片被誉为“中国恐龙原乡”的红土地,一直是古生物学家探寻恐龙起源奥秘的“圣地”。在过去的一年里,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配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从蜥脚型类的早期巨型化探索,到兽脚类猛龙的演化拼图,再到刷新东亚恐龙出现的最早记录,一系列发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加生动、复杂的早侏罗世生命图景。

一、王氏栗树龙:早期蜥脚型类的“巨人”

2024年末,发表于《PeerJ》的王氏栗树龙是禄丰盆地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拥有长达40厘米的头骨,是禄丰组已知该类群中的“头骨之王”,暗示着当地可能曾生活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庞大的早期蜥脚型类个体。

发现历程:化石由禄丰市自然资源局于2007年在毗邻禄丰盆地的川街盆地发现,源于禄丰组沙湾段地层。这份珍贵的标本包括一个相当完整的头骨以及除了寰椎外的全部9节颈椎,如此高质量的材料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演化位置: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栗树龙属于早期分化的蜥脚形类,与著名的云南龙关系密切。它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禄丰恐龙群的多样性,更让我们看到,在蜥脚类恐龙彻底走向巨大化之前,它们的祖先类群在中国西南地区已经开始了体型上的多次探索。古生物地理学分析进一步推测,早侏罗世时期,蜥脚型类在中国曾快速扩散并保持多样性优势。

命名意义:其属名源于化石发现地禄丰恐龙山镇大栗树村,种名为纪念王正举先生,他曾工作于禄丰县文化馆,并于1975年发现了石灰坝褐煤层堆积物中的禄丰古猿牙齿化石。

二、岳氏星宿龙:2025年中国恐龙“开门红”

作为2025年命名的第一种中国恐龙,岳氏星宿龙的发现

体型对比:模式种程氏星宿龙体长约4至5米,而岳氏星宿龙凭借78厘米长的股骨,估算体长可达8至10米,与禄丰其他大型蜥脚型类相当,展现了同一属内显著的体型分异。

“四节荐椎”的意义:岳氏星宿龙与它的“兄弟”程氏星宿龙一样,都发育有四节荐椎。这一特征过去曾被认为是蜥脚类恐龙的“专利”。但星宿龙的发现明确指出,荐椎数量的增加在多个早期蜥脚型类支系中独立演化,这可能与支撑增大的体重、适应(或趋向)四足行走有关,是趋同演化的经典案例。

命名意义:种名献给多年来为禄丰恐龙化石修复和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岳氏一家。

三、金沙江元谋盗龙:填补中侏罗世猛龙空白

在兽脚类恐龙研究方面,团队在元谋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金沙江元谋盗龙是元谋地区首次命名的兽脚类恐龙,也是云南继金时代龙之后的第二例中棘龙科成员。

原始特征:生活于中侏罗世的元谋盗龙(头骨约60厘米)相较于晚侏罗世著名的中棘龙科成员(如头骨超1米的永川龙),显得更为“原始”。例如,它拥有较弱的眼眶周围突起,以及颈椎前关节面突起程度较弱等特征。

基干位置:系统发育分析将其置于中棘龙科家族树的最根部。这意味着元谋盗龙代表了该类群一个非常早期的分支,它的形态混合了中棘龙科典型特征和一些更原始类群的特征,揭示了僵尾龙类早期演化过程中复杂的趋同演化现象。

命名意义:金沙江元谋盗龙的正型标本在2006年由楚雄州博物馆的王国付与刘德志等人发现于元谋县姜驿乡下半菁村,是楚雄州在金沙江北岸唯一的行政区,因此将金沙江作为该类恐龙的种本名,命名为金沙江元谋盗龙。

四、吴氏武定龙:将东亚恐龙史推向更远古

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莫过于吴氏武定龙。它发现于楚雄武定县的鱼坝村组地层,而该地层位于含化石丰富的禄丰组之下。

时代最早:这一地层关系使得武定龙成为了迄今为止在东亚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蜥脚型类恐龙,将中国恐龙动物群的化石记录推向了一个更古老的年代——早侏罗世最早期。

古老形态:武定龙体型小巧,骨骼形态呈现出大量原始特征:光滑的牙釉质、纤细的肩胛骨、比例更长的桡骨以及更长的手指。其前肢结构表明,它很可能仍保持着两足行走的习性。

全球联系:系统分析显示,武定龙与发现在南非和德国的早期蜥脚型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这一结果强烈暗示,东亚蜥脚型类的起源可能追溯到晚三叠世或三叠纪侏罗纪界限附近,展现了早期恐龙跨大陆分布的古老格局。

命名意义:种名献给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吴肖春研究员,致敬他为云南的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五、研究展望:禄丰动物群——一个完整的早期演化生态系统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特别是尤海鲁研究员团队长达十余年的系统工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西南地区的早侏罗世蜥脚型类恐龙动物群,是同期全球属种分异度最高、形态差异最明显的动物群之一。在这里,至少共存着四种生态位不同的蜥脚型类:

1.小巧纤细型:以武定龙为代表,两足行走,行动敏捷。

2.中等体型型:如禄丰龙所属的大椎龙科成员。

3.大型过渡型:如金山龙、星宿龙、栗树龙等大足龙类,很可能为兼性四足行走。

4.巨人化先驱:更晚期分化的蜥脚形类,如彝州龙和彩云龙,是蜥脚类恐龙的直接近亲。

这一清晰的生态梯度,使禄丰成为研究蜥脚类恐龙如何从中小型、二足行走的祖先,一步步演化成为地球历史上最庞大陆地巨兽的“无与伦比的天然实验室”。

从栗树龙的“巨大头颅”到武定龙的“古老身姿”,从星宿龙的“重复演化”到元谋盗龙的“原始面貌”,禄丰及其周边地区的每一项新发现,都不仅仅是增加一个名字那么简单。它们如同拼图,正一块块地填补着恐龙称霸地球早期历史的空白章节。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的持续深耕,这片红色的土地还将继续讲述更多关于生命演化的壮丽史诗。

上一条:凝心聚力谋发展 实干担当谱新篇 禄丰市干部群众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三)
下一条:禄丰市人民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5年第七次集中学习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