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禄丰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禄丰市龙源祥农贸市场内的牧精箖林下放养黑土猪肉店前,每天前来买猪肉的人络绎不绝,他家的猪肉格外好卖,虽然价格高于其他猪肉摊点,但是每天的猪肉都能销售一空。这些备受消费者追捧的猪肉是在勤丰镇洋溪冲村委会小河冲村的山林里自然放养的黑土猪肉。
“每天从早上天亮一直到天黑,它都是在山上奔跑着,运动量大就提升了它的肉质。这个猪在山林中它整天去拱土,土壤里的很多微量元素被猪吸收,这个猪检测下来,它的富硒和蛋白质含量是相当高的,这个黑土猪现在也有一定的市场,远销北上广,在附近市场销量也是很好的。”勤丰镇洋溪冲村委会小河冲村村民沙春燕说。
沙春燕家2010年开始发展养殖业,近年来,为了适应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在自家的300亩山林里放养黑土猪,年可出栏黑土猪500头左右。这些黑土猪主要以她家自己种植的红薯藤、芭蕉芋、皇竹草和林地里的青草、树叶、野果为食,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抗生素与激素,只用纯天然的青饲料进行喂养。她家还计划在原来种植40亩青饲料的基础上再扩种40亩紫花苜蓿草以满足黑土猪的喂养。
勤丰镇洋溪冲村委会小河冲村村民沙春燕说:“自从在树林下放养了这个黑土猪以后,猪产生的粪便就无形当中为树木提供了有效的有机肥,树也长大了,也让我实现了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像去年我在山林中养的土鸡、土猪产值已经达到了180多万元,现在已经实现了林养互补绿色循环的一个养殖模式。”
为了让猪粪变废为宝,沙春燕家还计划在自家的林地中种植150亩食用笋,让“林养互补”的算盘打得更响。
中村乡阿勒村委会砖房村小组的村民雷红合充分利用当地山林植被茂密、林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自家种植的25亩核桃和板栗林里养殖了260多窝蜜蜂,同时还养殖了近200只山羊、40多只鸡,每年卖蜂蜜、种蜂、鸡、羊以及经济林果为他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他还在网上开了店,销售自家产的土蜂蜜,把甜蜜事业做向了全国。
“我家一年通过养鸡、养蜂、养羊,还有种植的核桃、板栗,一年收入能够达到三十七八万到四十万元,我觉得林下经济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中村乡阿勒村委会砖房村小组村民雷红合说。
和雷红合一样,一平浪镇干海资社区大村的村民杨万顺也正是看中了养蜂的经济价值以及对林下经济的信心,大学毕业后在昆明工作了3年的他2016年毅然辞职回家,在自家购买的60亩林地里养起了胡峰(允许养殖的品种),还种了五六亩樱桃、桃、梨等水果,养了40只羊。现在他养殖着200群胡蜂、40群蜜蜂,每年培养1000群胡蜂群,能卖200群蜂蛹、500多群蜂群。
“像这种一窝蜂,我们放养好的情况下,收三次每窝的经济效益差不多在1500元左右。当时我为什么会回来养这个蜂,就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这个林下经济,对这个马蜂我们也比较了解,也比较喜欢养殖马蜂。这几年养下来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一年还是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这个马蜂放养的数量增加得更多,密度更高,高密度放养的情况下,给它质量也上去、数量也上去,养更多的马蜂,产生更多的效益。”一平浪镇干海资社区大村村民杨万顺说。
禄丰市林地总面积为378.3万亩,森林面积337.99万亩,独特的资源、土壤、气候条件,为发展林下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禄丰市积极转变林下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鼓励农户发展林下养殖,还在政策、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帮助养殖户打开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禄丰特色的林下养殖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林下养殖了林禽、林畜、林蜂、林下特种养殖(驼鸟、马鹿)等多个种类,2025年2季度年养殖规模达到116.54万头羽、养殖企业有35户、养殖大户达1200户,产值达13887万元。
“发展林下经济既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又节约了养殖成本,真正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推进林下养殖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禄丰市营林营草站站长寸怀弟介绍说。
如今,在禄丰市,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到林下养殖中,在绿水青山间收获着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