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禄丰市牢牢抓住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宝贵机遇,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及昆楚“1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以“水韵龙乡·乐钓禄丰”为主题做足渔业文章,休闲渔业已成为禄丰的一张亮丽名片。2024年,全市已发展新型渔业经营主体186个,渔业养殖企业20个;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27925亩,水产品总产量达4490吨,渔业总产值达1.1亿元。2025年,禄丰市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聚焦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着力解决全市休闲渔业规划设计不足、政策支持有限、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禄丰县发展休闲渔业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禄丰市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批助力渔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方案,为全市渔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全市构建了“一核、两翼、四区、多点”发展布局,积极规划建设以县城主城为核心的城市水体景观核心区,将开发建设县城以东的石门湖康养片区、县城以北的金山镇田园综合体作为推动县城核心区综合发展的“鸟之两翼”,在全市14个乡镇优化布局体验示范区、休闲基地区、集中展示区、特色旅游开发区四个功能区,着力打造星宿江流域,努力构建“鱼在水中游、人在岸上钓、果(菜)在水边长、花在路边开”多点开花的美丽乡村画卷。
聚焦产业发展,强化龙头示范带动。做优种源端口,着力从源头上抓好鱼苗繁育工作,通过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加强水产育种技术创新,培育多品系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新品种,加强水产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积极引导市内资质较好的鱼苗良种繁育基地走规范化、标准化经营模式,成功打造“省级水产良种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为禄丰水产养殖提供健康、生态、安全的种苗,基地年繁殖鱼苗6亿尾,鱼苗不仅能满足本市养殖需求,还远销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做活市场端口,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引导竹箐口水库、黄坡水库、东河水库等市场经营主体投入资金近1.2亿元,建成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休闲垂钓基地各1个,家庭渔场20个,以渔产品为主的农家乐58个;打造产业链条,充分激发龙头企业在渔文旅发展模式上闯出新路子,做活渔文化、写好水文章,因地制宜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进行大水面生态养殖,推广池塘内循环养殖、循环水“跑道”养殖等技术,大力强化科技推广,真正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让游客在良好生态中体验到玩在水边、吃在水边、住在水边的休闲康养生活。
聚焦产业融合,确保绿色生态发展。抓重点打造,依托市场主体投入建成“东河印象·滇中钓台”休闲康养基地项目,现已成为集“食宿娱钓”为一体的省内知名休闲垂钓标杆基地,2024年楚雄州火把节垂钓比赛活动在此举办。彩云镇聚闲园山庄连续两年举办云南省社区运动会钓鱼系列公开赛;抓多点融合,推动休闲渔业与民俗节庆有机融合。金山镇、恐龙山镇、一平浪镇、中村乡等多个乡镇将稻渔综合种养与每年“丰收节”结合,打造了“鱼王鱼后评比竞拍”“谷花鱼美食节”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性极强的渔乐项目,形成了“水下有鱼、水面有景、水岸有娱”的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的有机融合,渔业已成为禄丰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富民产业;抓绿色发展,持续擦亮“禄丰渔业”金字招牌,推动7635亩养殖区域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鲤鱼、鲫鱼等9个主养品种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审定。建立健全水产育种和养殖企业、合作社生产数据库,强化部门联合监管,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等规定,建立完善水产养殖监管体系,实施重点水域定期水质监测,由渔政监管部门加强区域内执法检查力度,全面取缔和禁止网箱、肥水养鱼,确保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抓好休闲渔业发展,禄丰市将从塑品牌、促融合、创模式三方面不断努力。塑品牌方面,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品牌评价认定、品牌促进、品牌保护和品牌推广体系,强化品牌创建,完善产供销架构,打造集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现代营销、休闲渔业、科技支撑和渔业监管体系为一体的渔业品牌,提升我市水产品知名度;促融合方面,促进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创模式方面,总结和提升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现代渔业养殖技术模式,积极培育垂钓、水族观赏、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休闲业态,引导带动钓具、水族器材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推进发展功能齐全的休闲渔业基地,促进渔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