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禄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禄丰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索  引  号:11532331015179648Q-/2022-1028004 公文目录:政府文件 发文机关:禄丰市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2年10月28日 发文字号:禄政通〔2022〕43号 主  题  词: 标      题:禄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禄丰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8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禄丰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二届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禄丰市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禄丰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战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根据《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楚雄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楚雄教育现代化2035》《楚雄州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禄丰市教育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全市教育体育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推动全市教育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健全完善高质量教育体育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体育的重要依据,是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勇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体育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

(一)成绩和问题

1. 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禄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教育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教育体育工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教育体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如期实现,为禄丰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建立健全中小学校管党治党领导体制,成立县委教育工委、县教育局党组,全面领导中小学校管党治党工作。先后印发了《禄丰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禄丰县学校德育工作年度考核量化表》《禄丰县教育体育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禄丰县“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等文件,持续加强德育教育。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读书活动和“最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家风集训箴言”征集评选、“好家风”故事、“我和我的祖国”等宣讲,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推进党建教学工作互融,大力实施“支部主题党日+X”的模式和“党员+X”的模式,开展“龙乡红烛·育人先锋”“一校一品”特色党建创建工作。强化纪律作风,抓实廉政建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157场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138场次、下发《杏坛警钟》200余本,做到典型案例学习教育全覆盖。强化舆论引导,抓牢意识形态,以“三看、六有、四亮、四上墙”系列活动为抓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建质量,为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2)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教育投入经费44.12亿元,在“十二五”教育投入经费25.24亿元的基础上增长74.8%,新建校舍及运动场面积达282163平方㎡,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多种途径补充新教师466人,并向农村学校、边远山区倾斜。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87.30%。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61%。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59%,普通高中与中等职教在校生比基本达到1:1。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残疾儿童年入学率达96.35%。贫困学生、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体育场地929块,面积93.675万平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9平方㎡,健身广场体育健身设施社区覆盖率100%,“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90%,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25%,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每年举办禄丰县“恐龙杯”篮球赛、“希望杯”排球赛及“龙城杯”足球赛等本地有影响力的重大赛事。

(3)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组建学校教育联盟,构建“法人独立、互联互助、以强带弱、对口支援”的运行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的形式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实现教育联盟发展的学校教育资源优质化、教师交流常态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发展特色化,学校整体办学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认可,中考成绩稳步提高,获得州级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全县共有省级以上民族团结示范校14所,省级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所,省一级示范幼儿园5所。一级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55.80%,高考质量稳步提升,本科上线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竞技体育成绩喜人,舞龙项目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大会冠军、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参加第十四届州运会以奖牌总数73枚、金牌33枚名列全州第二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称号。现有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1人、国家一级裁判员2人,教练员中80%具有国家一级教练员以上资格,1人获得国家级优秀体育工作者。

(4)体教融合成效初显。顺利实现教育、体育机构整合、人员转隶,职能职责和工作力量优化整合,合并专业技术人员10人,技术工人1人和公务员2人,增设体育股、体育馆、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学校、老年人体育协会四个职能股室,“1+1>2”的改革效应逐步显现。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显著,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保持在30%以上,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

2. 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禄丰教育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十分突出,教育体育发展整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教育体育创新与服务潜力尚未更好释放,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育体系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源要素供给不足。全县教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阶段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建设不足,“入园难”问题突出,民办园“小散弱”,过度逐利;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存在“小学化”倾向,保教质量差。义务教育阶段市级配套资金落实不足,教学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区挤、乡村弱”问题日益突出,控辍保学工作任务艰巨。高中教育保障投入不足,高中布局不合理,优质生源外流严重,高考尖子生人数与人民群众期望值差距大。职业教育发展动力不足,产教融合缺乏有效机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未能实现城乡100%覆盖。青少年体育发展不平衡,周期性、连续性训练体制机制暂未形成。全省范围有较大影响、深受群众欢迎的大型群众性品牌体育活动(赛事)不多。体育产业人才匮乏,要素产品不健全,体育产业扶持力度弱,任务增速过快,缺少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体育消费意识不强。

(2)队伍建设亟待提升。全县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教师总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领军校长、学科名师数量偏少,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不高,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城区学校高级教师评聘比例较低,后备干部培养出现“断层”。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教练员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参加省、州以及全国和国际比赛的机会不多,科学训练程度低,每千人拥有基层群众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太少,优秀体育从业者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引进渠道不够通畅,运动员选材、培养输送渠道单一,优秀运动员储备不足。

(3)发展保障力度不够。全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增长乏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衔接不够紧密,抓发展、抓质量的合力不强。落实立德树人的机制不够健全,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学校德育基础设施薄弱。体育发展缺乏配套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不足,竞技体育周期性训练经费匮乏,体育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严重短缺,体育专项培训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健身器材更新和维修费用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经费保障不到位造成落地难。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管理亟待规范,运动员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民间资本难以进入体育产业发展。县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学校工作开展困难。

表1:禄丰县“十三五”教育体育发展情况

2015年

2020年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78.55

87.3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41

94.61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96

92.59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10

11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43

2.09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15

2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45

60

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35

280

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20

30

(二)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禄丰市教育体育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直面问题、补齐短板、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推动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

1. 把握新的机遇

(1)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体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时期在新的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育体系打下了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下一个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建成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目标。国家提出扩大内需战略,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三大建设行动”,有利于加速建设“数字禄丰”,形成支撑禄丰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多个领域,都需要教育体育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更好参与城乡发展服务消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高质量教育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更加突出,体育工作在服务民生、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2)禄丰发展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结合全州经济保持强劲均衡匹配可持续增长,州委、州政府着力推动“双核引擎”建设,更多利好政策和重大项目将落地禄丰,为市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禄丰着力打造围绕世界恐龙之乡、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基地、楚雄州经济发展核心引擎、全国知名水韵康养之城的发展定位,对禄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育体系提出了多方位需求。同时,滇中城州群建设加速,禄丰作为昆楚协同发展的先导区,必然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打造优势互补、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有利于禄丰吸引更多发展要素汇聚,有利于教育体育资源统筹优化配置,有利于各类教育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体系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市委提出扎实推进“构二破三”“调二提三”,认真落实稳增长工作措施,坚持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文化、体质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给予教育体育事业更高、更广泛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空间。

人民群众对教育体育的新需求带来新机遇。随着禄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教育体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迫切需要补齐教育体育短板,优化教育体育发展环境,把最好的资源配置到教育体育领域,推动教育体育走优质均衡、创新发展之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体育资源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探索具有禄丰优势特色的教育体育发展新方向,增加教育体育有效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体育获得感。

2. 应对新的挑战

(1)人口结构变化的新挑战。禄丰人口结构正发生新的变化,未来五年是禄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质期,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有待提升,迫切需要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以及教育体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未来五年普通中学在校生将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尤其是中片区和西片区较为突出。加快学龄人口集聚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配置与布局优化,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和老年教育体育服务,整体提升教育体育工作质量。

(2)信息技术变革的新挑战。信息技术正推动着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和教育体育治理模式重构,牵动着教育体育形态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体育锻炼中不断应用,传统的校园、课堂、锻炼场所等教育体育环境逐渐转变由各类信息技术终端所组成的新型教育体育环境,所有教育体育资源得到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体育平台,进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体育锻炼方式,迫切需要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评价的改革与转型,形成新的教育体育资源配置方式。

(3)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新挑战。随着省内各地越来越重视教育体育的发展,教育体育区域间的竞争正不断加剧。禄丰教育体育不仅面临着周边市区的激烈竞争,还要直面省会昆明的“虹吸效应”。激烈的区域竞争,将加快优质教师、生源、教练员、运动员在不同地区的流动,对禄丰教育体育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禄丰教育体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不能有效应对区域竞赛,将面临被赶超的严峻局面。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学习贯彻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战略和全国、全省、全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突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五育并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健全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高全市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紧紧围绕禄丰“工业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加快推动禄丰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体育在人口聚集、服务民生、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水韵龙乡、康养之城”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制度优势,发挥党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教育体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真正把教育体育领域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教育体育治理效能。

2.坚持服务人民。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体育的需求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体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总体部署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之中,切实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不断加大体育投入,为推进禄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坚持改革创新。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教育体育领域综合改革,将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民主管理,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以多样的办学体制和科学灵活的管理模式,为人才培养和教育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体育对外开放,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和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深挖发展潜力、激发活力。

5.坚持安全稳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保障学校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求,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学校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方向,以安全稳定保障教育体育系统科学协调发展。

6.坚持依法治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权利和体质健康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体,加快推进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科学谋划、合理确定禄丰市“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州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1.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全民受教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人才培养结构充分满足建设现代化的需要。建成高质量体育服务体系,体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5%。基本实现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2.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要保持“补短板、强基础、谋长远”的战略定力,坚持“创特色、上水平、争先进”的工作思路,到2025年,基本形成教育普及水平更高、公平教育惠及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完备、教育体制充满活力的教育现代化体系。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基本形成、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教育发展主要指标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走在全州前列。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全民健身更加普及,竞技综合实力增强,体育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基本形成新时代体育发展新格局,人民身体素质显著提升。教育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迈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1)凸显教育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和受教育者家庭合理负担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新增财力优先向教育倾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体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教育体育资源规划布局和设施设备配置水平显著优化,教师、教练员职业更加受人尊敬、更加令人羡慕,形成党领导下推动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力量。

(2)增强教育体育面向未来的奠基作用。将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形成“五育并举”的有效路径和实践范式,使教育体育发展成为完善人格的先导领域。

(3)提升教育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达到州内领先水平;职业高中办学水平、办学规模达到新的水平,进入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行列,建成适应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产教深度融合、与各类教育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职教资源。形成渠道更加畅通、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逐步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全民健身战略落实机制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全民健身运动品牌不断打造,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体育产业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

(4)构建教育体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全面依法治教,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参与教育体育治理渠道通畅有序,建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依法共同参与教育体育治理的体系,不断提升教育体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表2:禄丰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属性

(2020年)

2025年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约束性

87.30

9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约束性

94.61

96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约束性

92.59

95

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预期性

75

85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比例%

预期性

65

70

新增劳动力中受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比例%

预期性

11.5

13.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预期性

11

12

学生近视防控

预期性

所有学校每年学生近视发生率较上年下降0.5%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预期性

25

3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预期性

60

70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预期性

2.09

2.15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强化德育育人基础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课程育人效果,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加强阵地建设、课程建设、育人机制建设,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点,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到2025年,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德育示范学校(园),选树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典型。

2.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

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各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来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优行动,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到2025年,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课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完成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占比核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

3. 加快健全育人体系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育人体系。强化政府育人主体作用,推进“三全育人”工程。加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的建设,促进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教学、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机对接。强化家庭育人基本责任,健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重视新时代家风建设,弘扬禄丰优良的民俗传统和家庭“文化基因”,传承中华传统“家文化”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共同搭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参与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构建面向全市学生全方位育人格局。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强化“挫折教育”,引导学生珍视珍爱生命。高中阶段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各学校要积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建立监测制度,形成心理健康数据库。到2025年,实现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100%,所需设施设备100%达标,创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10所。

5. 完善学校育人功能

全面加强学校艺术课程改革,完善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体系,探索建立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机制,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机制,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项艺术技能。到2025年,培育建立3个美育示范基地。

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教育主线,构建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打造各具特色的城乡校园生态文化,彰显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禄丰风貌,建成生态文明教育常态机制。

全面实施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制定全市中小学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学校评价机制。到2025年,建立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5所具有示范性的劳动实践教育学校。

6.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加大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布局优化,按6:3:1的比例构建禄丰市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梯形发展架构。积极推广陀螺、磨秋、射弩、秋千、摔跤、少数民族健身操(舞)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培育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推进“一校一品”特色体育、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设。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强化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完善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引导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机衔接,深入推进实施体育中考考试改革。“十四五”期间,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对全市20%的普通中小学进行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认定和管理。

7.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进和加强线上教学形式,从源头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积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家长思想观念,疏堵结合,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和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1)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由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合理分担课后服务运行成本,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开发设置多样化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补课”。

(2)从严治理规范校外培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严格清理整顿,从严审查审批,不再审批设立新的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已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经合格性审批后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培训机构。整合教育体育、行政审批、发改、人社、民政、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力量,设置专门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促进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加大治理创新力度,通过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互联网+监管”等多种途径整顿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全部纳入监管,确保监督全方位无死角。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来治理,推动校外培训法治化、规范化发展。

(3)全面加强“五项”管理。全面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体质健康管理,保障学生休息权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加强作业管理,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明确各学段作业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控制节假日书面作业时间;加强作业设计,将其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惩罚性作业。加强睡眠管理,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所需平均睡眠时间标准引导家长做好学生睡眠管理,完善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机制,确保中小学生睡眠充足。加强手机管理,疏堵结合、对症下药,建立差异、分类管理政策,细化管理措施,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创建安静的读书学习氛围。加强读物管理,把好内容关,强化质量关,以推荐目录为主,学校和教师加强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提高青少年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纳入学校管理内容,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考试管理,抓好监测评估,及时发布监测评估要求,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

(4)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控制考试数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初中毕业年级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小学三、四年级每场笔试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五、六年级不得超过12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150分钟。科学命制试卷。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精心命制试题,确保试题的难度、效度、区分度与高考、中考和州统测保持一致,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评价功能。精心组织考试。按照各级各类考试标准组织考试,严格执行保密纪律,教师认真履职,考风考纪良好。按时按质完成阅卷任务,做好数据统计报送工作。召开考试质量分析会,分析学生考试情况,建立教师、学生错题集,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及时讲评试卷并做好巩固提升训练。

(二)推动各类教育持续发展

1. 合理优化各类学校布点布局

(1)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根据城镇化进程和禄丰市“一核一极一带两区”的发展布局;按照主动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经济辐射中心,建设滇中城州群昆楚协同发展先导区,打造成为连接攀西、滇西的重要枢纽的战略部署,研判人口发展规模,科学编制《禄丰市“十四五”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把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开发片区学校布局布点需求纳入统一规划,在土地开发计划中落实教育设施建设用地。紧密结合楚雄州经济发展核心引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预测新增住宅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可能带来的学位需求,预留学校用地,保证学校建设与住宅、园区建设同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到2025年,所有幼儿园班额控制在30人以下,小学、初中学校办学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2)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结合禄丰高位推进美丽市城建设、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市等,进一步盘活农村教育资源,适应农村人口向城区和乡镇中心集中的发展趋势,优化学校布局布点,统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着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凝聚力量突破“十四五”时期禄丰教育发展瓶颈,加强市城、乡镇教育资源配置,把市城打造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高地,缓解市城教育供需矛盾。积极融入特色小镇的发展,依托拆迁改造等方式和手段逐步消除薄弱学校,改善居住和教育环境,实现全市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3)补齐各类教育资源短板。着力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加快推进学校建设,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消除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按照“建一所成一所,配套完善一所”的原则,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办学条件和实施设备定期评估和更新机制。提升寄宿制学校建设水平,积极解决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和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逐校抓好操场、食堂、厕所、澡堂、校舍、校园绿化美化等附属设施的建设。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示范学校(幼儿园)”进行科学整合,坚决杜绝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全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补齐教育资源配置短板。

2. 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发展

(1)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能力,提高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充分考虑人口流向,主动适应人口增长需求,加快推进“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市一示范”建设,超前规划和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推行“政府主导”的办园体制,按照扩总量、建机制、提质量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市城区第三幼儿园等一批重点新建项目实施。合理规划“一村一幼”布局,应建尽建村级幼儿园,实现乡村幼儿园全覆盖。到2025年,学前学位合计12000个,其中公办学位6600个,公办学前学位占比达到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

(2)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健全财政拨款、收费、社会投入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按标准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解决好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职工工资待遇偏低问题,将其全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坚持依法依规办园,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实施乡镇幼儿园从小学的管理体制剥离,实行独立建制独立办园,健全并落实幼儿园办园行为基本规范,健全保教质量评估指导体系和教研指导网络,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支持示范幼儿园探索“名园办分园、名园办民园、名园带弱园”等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学前教育差距,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好晋级升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禄丰一幼、禄丰二幼、禄丰三幼和广通幼儿园办园品质。

3.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按照“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整合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高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按照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建设标准,补齐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确保学校硬件达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教学质量监测等标准统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和硬件资源。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情况监测,健全质量监测年度报告制度。积极探索优质小学、优质初中分类实施集团化办学,整合市内教育资源,采用托管乡镇薄弱学校、领办新建学校等方式,把全市中小学做优做强。利用“互联网+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差距,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形成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50%的指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标准。

(2)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政策扶持,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动落实校长职级和义务教育教师“市管校聘”改革。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情况监测,健全质量监测年度报告制度,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科学发展模式。加强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缩小全市校际差距。到2025年,力争市内义务教育国家监测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3)完善“控辍保学”机制。落实控辍保学管理机制,实施“四查三比对”和推进“四步法”劝返工作,严格落实“双线四级六长”联控联保责任制,实施“动态清零”。明确政府、学校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实行精准管理。加大依法控辍保学督导力度,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市委政法委、公安、民政、人社、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团市委、妇联、残联齐抓共管的机制,形成控辍保学合力。健全辍学学生个性化帮扶机制,完善劝返学生分类安置措施,确保辍学学生返校后能留得住、学得好。

4. 不断促进普通高中提质增效

制定实施《禄丰市普通高中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调整布局,到2025年,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分段考生总量逐年增加,努力实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零的突破,高考总体水平名列全州前列,禄丰普通高中教育品牌效应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禄丰市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通过对各学校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及时解决学科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艺术活动场馆等硬件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为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提供保障;加快推进禄丰市第二中学建设,如期实现招生办学,解决好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分散、教学资源分散等问题,到2025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占地、校舍、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等硬件办学条件满足日常教学和新高考需求,全面消除55人以上大班额。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禄丰一中晋升云南省一级二等高级中学,禄丰市第二中学办学条件达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标准。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市高考综合上线率平均保持99%以上;600分以上考生在全州的占比以每年0.2%递增,一本上线人数在全州的占比以每年0.2%递增;努力实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零的突破。办学氛围明显浓厚。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进,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内部管理更加优化,全社会关心支持普通高中教育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

5.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抓好禄丰职中改扩建项目,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工程实施。探索推进综合高中试点,建立职普融通发展机制。积极探索高职高专发展路径,努力构建“初中为支撑、职中为基础、中职为骨干、高职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框架。持续巩固国家级职业高中示范学校成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办学培训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学校“1+X”证书制度,支持学校发展校办产业,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不断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推进中高衔接,拓宽职业教育升学通道,采取“3+2”分段培养、普通高考、“三校生”高考、技能拔尖免试等方式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加强专业建设,巩固汽修、机电、物流、酒店四大重点专业,继续培育2—3个二、三产业的重点专业,开发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3—5门。开发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基础,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高效智能、服务便捷的云端一体化综合教学、服务和办公环境,新增实训设备1000万元以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置楚雄州(含禄丰市)主要行业的“××能工巧匠车间(工作坊、劳动铺、技术班组等)”将民间、社会著名的能工巧匠请进学校,生根、开花、结果。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比90%,非师范类本科以上专业教师占比10—15%,专任教师AI培训达100%,一次就业率和升学率达98%以上。

6.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引导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场所,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使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领域。打造高效互动的信息发布与共享系统,搭建终身教育学习者与提供者选择平台,实现教育产品供需平衡。促进继续教育一体化发展,创建智能化平台系统,多维探索智慧学习路径,建立多终端学习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的新生态。推进终身学习服务机构设施统筹、资源共享和服务联动,加强社区教育的普惠性,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场所,使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社区延伸,积极发展高层次老年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老年人学习的深度融合,丰富“互联网+”时代的老年人学习渠道。健全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实施社会教育辅导员、社区兼职导师、企业教育培训师、社会教育培训师等计划,补充师资队伍,鼓励师生从事老年教育志愿服务,支持教师在老年教育机构兼职任教。注重“养、医、体、文”等场所与老年人学习场所、养老服务机构的结合,创新老年教育办学方式方法,切实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美好生活。到2025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 持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

健全特殊教育发展工作机制和质量监测及评价制度。优化特殊教育资源布局,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建设,推进禄丰市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在14个乡镇中心小学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实现全市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全覆盖。完善学段衔接、特教班布点、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普校特教班、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的支持保障。完善“一人一案、全覆盖、零拒绝”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和救助体系,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到2025年,全市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让每一个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 不断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增强“五个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孩子心田。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开展民族文化、历史、体育等相关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力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积极推动禄丰职中培养少数民族不同层次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构建与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责任,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贯彻落实《楚雄州民族教育条例》,加大对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建立和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动态管理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到2025年,力争全市20所中小学被认定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5所中小学校认定为州级示范单位。

3. 健全完善资助体系

完善“应助尽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有希望、有信心、有助力。实施公办幼儿园及属地管理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补助,提高资助政策实施效率。继续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困难学生补助工作,扎实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稳步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国家助学金工作,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考入高校贫困新生政府资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资助及云南省优秀贫困学子奖学金工作,按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原则扩大获贷范围,实现“应贷尽贷”的目标。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4.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将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规划。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进市、乡(镇)、村(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一个灯光篮球场和3000平方㎡以上的健身广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到2025年,市城区建成一个综合运动体育公园、一座标准游泳馆,建成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全市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2.15平方㎡以上。

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20-2025年)》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活动示范工程”,举办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推进少数民族、残疾人、农民、职业人群、妇女及老年人等群体体育工作,提高参与健身的人口比例。采用线上、线下方式推广居家健身、办公室健身、工间健身,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的纽带作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加大老年人体育项目教练员、辅导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保障老年体育活动经费,市级财政将市老体协年度经费列入预算,每年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资金,实现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全覆盖。到2025年,市级体育协会达到11个,体育社团组织总数达40个以上,全市全民健身指导站(点)达15个以上,并辐射到乡镇和重点村社,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2人。

5. 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市、学区、校、班级四级体育竞赛机制。形成以足球、篮球、排球联赛为引领,形成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体系,组建校队参加各级联赛,支持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完善选拔性体育竞赛工作机制,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推进青少年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加强市少体校建设,改革机构职能,突出竞技人才的选拔、培养、输送功能。建立以市少体校为龙头,强化训练设施设备的标准化配置,以联办训练点为支柱,以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体系。

完善特色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优化运动项目布局,进一步提升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游泳、田径等项目整体实力和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强“禄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与管理,健全青少年体育组织,满足青少年学生体育训练需求。建立完善以市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学校和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为基础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加强与省内外高水平训练基地、体育院校合作共建,拓宽运动员成长成才通道。积极创造线上、线下优质文化教育条件,加强青少年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逐步实现运动员选才、训练监控、体能监测及后备人才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做好省十六运会参赛工作,培养更多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到2025年,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逐年向州级以上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

6. 融合发展现代体育产业

加快推进体旅融合发展,以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把禄丰打造成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紧紧围绕“禄丰恐龙谷”“星宿江”“黑井古镇”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在石门湖周边200㎡范围内,新建体育专项公园,依托自然资源建设森林、湖泊、河流、山地等体育元素主题公园。以“户外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为实现路径,积极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培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动健身步道、骑行赛道等项目建设。探索自行车越野、马拉松、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融合,发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产业。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探索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实现健康与养老融合发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开具科学的运动健身处方,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形成康体医融合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协调机制,优化体育产业供地,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土地发展体育产业。落实体育市场主体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技能培训、体育用品销售等重点门类协同发展,实现体育产品及服务供给多样性。到2025年,建成以竞技体育经营、体育咨询培训、体育彩票、体育休闲等本体产业为主的体育产业结构,体育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

(四)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

1. 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规范教师从业行为,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维护教师良好形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治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工作中,形成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行师德师风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与高尚品德,塑造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全面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把党员教学管理骨干培养成校级领导”的“三培养”机制。

深入持久地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运动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作风。认真贯彻实施净化赛场风气、促进公平竞争的规章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执裁不公、扰乱赛场秩序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赛环境。继续完善赛风赛纪宣传教育、监督检查、依法行政工作体系建设,提高体育工作质量。

2.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依托现有资源推进市教师发展机构的建设与改革,对师训、教研、信息技术等职能有机整合,统筹师资培训队伍建设,配齐培训管理人员。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实施“兴禄英才”教师培养工程。每1年开展一次教师素养提升全员培训,确保教师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72学时,实现教师100%参训。每2年举办一期教育体育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每期培养25名青年后备干部。每3年培养15名领军校(园)长、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骨干教师。每5年评选一次“最美校长”“最美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名师、骨干教师培养。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到2025年,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30%。

3. 创新管理干部培养方式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校长选聘制、校长任期制、校长考核制、职级奖励制,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实施学校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聘)上岗和公开选拔(聘)等相结合的校级领导选拔任用制度。增强校长培训的针对性,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和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明确校长职责,实行任期制管理,根据任期目标开展考核评价,定期开展校长办学绩效评估,完善优胜劣汰机制。用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武装校长队伍,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学校教学风格和办学特色,营造优秀学校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4. 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逐步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高(职)中、初中、中心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缓解体育师资不足。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教练员、体育教师融合互通的机制,扩大教练员和裁判员人才队伍规模,完善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逐步健全裁判员晋升、选派和处罚制度,加快各等级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能级层次提升进程。到2025年,达到一级以上的教练员8人,二级以上裁判员30人。

加强社会指导员培训和登记注册,进一步完善社会指导员网络信息平台和规范管理,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各领域社会指导员全覆盖。贯通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体育人才发展成长通道。动员和引导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裁判员和体育爱好者等各类人才通过培训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积极承担指导全民健身的志愿服务,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5. 提高人才队伍待遇保障

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资增长联动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全市教师绩效工资总量,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优先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教职工的岗位工作量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分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合理拉开绩效收入差距,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机制,鼓励农村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建设乡村学校宜居环境,为教师支教、流动创建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为引进人才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落实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经费,体育课时量与其他课程课时量同等核算,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荣誉感。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加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典型表扬和宣传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五)提升教育体育科研能力

1. 加大教研机构建设力度

整合师训、电教、教研职能,成立禄丰市教师发展中心。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新建“三个中心”(禄丰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禄丰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禄丰市教师发展中心)。增设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助力教育质量提升。加强教研网络建设,做好市、乡、校教师三级研训整体规划,推进“互联网+研训”有效融合。加快教研师训信息化建设,促进研究方式、培训形式、服务手段现代化。到2025年,禄丰市教师发展中心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市级教研机构,并将其打造成为新型教育智库和在全州具有区域示范性的市级教研师训机构。

2.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严格按照专业标准遴选和配备教研员,配齐配优专职教研员。执行教研员准入制度,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选聘学校优秀教师兼任学科教研员,加强学科教研力量。实施科研管理干部队伍和教研员素质提升工程,探索设立科研首席专家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养教育科研学术领军人才。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规律的认识,切实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到2025年,教研员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低于60%,硕士以上研究生占一定比例,形成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科研队伍,催生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3. 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高效、智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到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持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应用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水平,改革评价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完善教育科研评价制度

按照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修改完善《禄丰市中小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健全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引导学校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加强过程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5. 提升体育科研能力

创新体育科研机制,把体育科研职能纳入教研机构职能中,加大对体育科研人才的招聘、引进和培养力度,配齐配强一支体育科研人才队伍。建立市体育科研工作网络,充分发挥体育科研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先导作用,提升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科学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发展。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开展体育科研合作。积极开展科学选材、训练、健身指导研究,提高体育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力。

(六)加快智慧教育体育建设

1. 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开发“禄丰教育地理信息管理系统”,2022年集成展示全市所有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风貌、校园文化等基础信息,促进教育咨询和家校交流。到2025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智慧教育指挥中心1个、175所智慧校园、45间“未来智慧教室”,实现“1+N”互动在线课堂,构建完善与禄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

2. 科学推进精准教学

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集“命题制卷+阅卷统计+诊断分析+个性化报告+智能推送试题+补偿性服务+专家培训指导+智慧讲堂”的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逐步建立覆盖全市高、初中和小学的“精准教学”现代测量评价系统,形成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测评服务体系,定期提交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分析报告,研判禄丰市基础教育质量真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完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自学、课后辅导和课外教研等“一体化”改革举措,为教育管理提供精准决策支撑。逐步探索通过“智慧课堂”“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画像”“成长档案”等途径,精准采集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行为数据,开展教学分析与过程性评价,提升课堂教学和育人的有效性。

3. 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模式

以5G新技术为引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建设。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智能化、设施智慧化、体育赛事信息化,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对运动员基本信息、体育产业、国民体质监测等数据的统计,建立数据监测机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提升运动员科学训练水平,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4.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建设教育体育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统一服务门户和身份认证,实现教育体育业务“一网通办”,建设优质“云课堂”“云健身”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健身同质等效。建设资源共享“扶智”平台,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建、教学共研、学生同上一堂课。着力打造科学、精准、高效的“服务站”,建立学生精准资助服务系统。发挥信息技术在督政、督学、质量监测融合应用。构建市、乡、校三级校园安全防控平台,实现安全事件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到2025年,城乡教育体育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禄丰市教育体育安全防控平台。

(七)推进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建设

1. 提升依法治教治体能力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大力推行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推进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做到执政上岗,加大教体系统普法力度,促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凡涉及全市教育体育改革发展重大决策事项,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程序和要求。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水平,健全教育体育行政管理权责清单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简化审批程序,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政务信息化、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增强教体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方式,实现教体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便捷化。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师生申诉制度,健全校园内部各类矛盾纠纷解决的法治框架。健全教育体育综合执法机制、民办学校资产监管及风险预警机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和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监管,依法查处违反教育体育法律法规、扰乱秩序、侵害合法权益的行为。

2. 全面深化教育体育评价改革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为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建立科学、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以五类主体(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为抓手,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结合禄丰教育实际,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学校要优化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低水平或重复性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完善市级体育训练单位评价,建立运动训练日常管理、阶段达标、参赛成绩和人才培养质量效益相结合的周期训练目标管理机制。完善教练员岗位评价,将后备人才培养、参赛成绩和输送人才作为教练员岗位绩效分配和考核评价重要内容。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办法。

3. 加快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完善教育行政、教育决策与教育督导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依法保障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督导评价工作,重点督导评价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教育领域专项督导,认真开展校园安全、控辍保学、师德师风、教育经费投入等的专项检查,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建立教育督导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促进督导工作和督学专业化发展。加大教育督导公开和问责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督导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整改回访制度和教育督导政策保障机制。完善学校督导政策和标准,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引导督促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 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1)深化学区化管理改革。科学规划学区布局,合理划分学区范围。组建学区管理中心,统筹学区管理资源,贯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段,促进幼、小、中有机衔接,打通资源壁垒,推动资源共享,优化招生服务,化解入园入学矛盾。增强学区内涵发展动力,创新优质学校培养方式,加强学校教师、干部配备统筹,推动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加强市区学区建设,统筹学前、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学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学区治理主体,完善全市学区治理体系。到2025年,力争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学校全部创建为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对学区内服务供给全覆盖。

(2)切实减轻学校与教师负担。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依法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统筹安排社会事务进校园,实行目录清单制,对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不准开展。不安排教师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对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社会事务,学校有权拒绝。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作为重要督导内容,让学校回归教书育人主责主业,让教师专心教育、潜心育人,让学生专心学习、快乐生活。

(3)推进集团化办学。将禄丰市第一幼儿园、禄丰市城南小学、禄丰一中三所不同学段的优质学校打造成优质学校品牌。通过创办分校、托管、合作办学的方式,发挥名校品牌效应,推动市内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壮大。可有偿输出品牌、管理、校长、教师等教育资源,鼓励非义务教育学校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合法合规增加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返还教育,重点用于教师绩效增量。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学校品牌建设,逐步形成可共享、复制、推广使用的管理体系和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群众认可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4)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置机制。成立由市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参与的市、乡镇(街道)“学校安全事故预防和善后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权处理发生在学校的体育、劳动、实验、校内外实习等正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故,在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和学校安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不得认定为教学事故、不得追究相关教师和学校负责人的责任,不得影响有关人员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级。对无理取闹,干扰正常教育教学,危害公共财物,危及师生安全的按相关规定和程序给予坚决打击。

5. 加强教育体育内涵建设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方位构建良好的教育体育文化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禄丰教育体育的认同感。引导学校合理优化和完善办学治校理念体系,引领践行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要素,转化为师生的价值共识,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强化网络文化和网络舆情阵地建设,牢牢把握住舆论阵地话语权,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奏响健康向上的文化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和共建共享,引导和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的策划、创作和维护,逐步实施校园风貌改造升级,扎实推进“一校一品”学校文化建设,以优秀的文化凝聚人、感染人、造就人。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弘扬“冠军精神”,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心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支持体育文艺创作,推动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6. 落实招生制度改革

严格执行国家、省、州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招生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全覆盖,杜绝违规招生,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实行均衡编班。主动适应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主动适应基于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录取机制。积极支持禄丰市第一中学开展体艺特长生自主招生试点。安全平稳实施好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改革工作,制定考试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改革工作,逐步完善根据初中学校在校生人数、办学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按照省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和“分步推进”的总原则,平稳有序推进“指标到校”工作。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计划报备制度,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完善考试招生诚信和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公开和监督和查处机制。

7. 创新教师管理体制

(1)创新师资均衡配置机制。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市管校聘”改革,按照市域学生总数,核定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总量,由市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统筹调配,打破教师“一校所有”格局,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改革创新教师聘用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优化师资配置,有效解决学校教师超编缺编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师资优质均衡。推进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建立与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探索教师弹性退休制度改革,促进教师结构优化,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推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按比例设置评定校长职级,在已评定校长职级的人员中选聘、任用学校校长。到2025年,未评定校长职级的人员不得担任公办学校校长。

(2)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合理设置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健全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的配套政策。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在同等条件下职称评审优先,提高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权重。

(3)稳定山区教师队伍。针对山区学校教师留不住、优秀教师缺乏的实际,将新教师优先安排到山区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并通过交流轮岗、改善待遇、职称评聘优先等激励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定期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展示活动,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回得来。继续加大城乡、校际间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力度,深入开展“跟岗研修、返岗实践”活动,推动教师按需合理流动,稳步推进市内交流轮岗。在交通方便,校点相对集中的地区尝试教师“走教制”,盘活教育资源,让优质师资灵活流动,缩小教师和校际间的差距,解决部分地区音体美等师资缺乏的问题。

8. 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机制,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民办教育审批和监督管理体系。以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为突破口,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扶持,到2022年完成分类登记。推进民办幼儿园特色化、品牌化、连锁化和集团化发展。健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名园、名企、名人到禄丰投资兴办优质民办幼儿园。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奖补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到2025年,建成1—2所坚持非营利办学,定位准确、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

(八)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机制,明晰政治责任要求,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学校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以及分管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继续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严要求、管理和监督党员干部,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实施办法,持之以恒深入纠正“四风”问题。强化党内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工作。

2. 加强党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优化组织设置,选好管好党组织书记,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实施严管厚爱干部“4311”工作模式,压实意识形态“四种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党员队伍“双带”能力,提高教育培训机构和民办幼儿园党组织覆盖率和组建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标本兼治、化风成俗,巩固提高、拓展深化,强化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推动党风政风校风师风持续好转。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每年举办教师队伍党建主题培训不少于2次,举办党员集中培训不少于32学时,学校领导干部集中培训不少于56学时。指导学校创新德育工作的载体,实施德育科研工作,从“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四个方面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按照“十有”标准推进党组织活动阵地配套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党建”建设,制定“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各年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教育体育系统“五强五好”党组织达98%。打造不少于5个省州党建示范点,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

3. 加强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经费预算”,完善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联系指导,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强化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情况通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加强教育体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落实廉政风险防控举措,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加快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完善教育体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市、乡(镇)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体育领导体制,建立协调磋商机制,及时研究破解教育体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选拔讲政治、懂教育体育、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加强学校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为教育体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加大要素投入

确保教育体育发展要素优先得到保障。各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做到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编制优先落实,确保新增财力优先向教育倾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体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全面实施教育体育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努力实现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协同机制

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监测评价机制,建立统筹研究解决“十四五”教育体育重大问题机制,依靠部门大协同推进教育体育发展。教育体育部门牵头,统筹推进规划落实;发改部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协调推进教育体育建设项目的落实;财政部门确保教育体育经费投入;编制部门牵头,会同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推进教师编制管理改革、“校长职级制”“市管校聘”改革等;人社部门牵头,会同教育体育部门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等。建立教育体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通报和年度考核制度,确保完成“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提高落实效力

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评估机制,落实规划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制度,组织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落实各部门职能职责,规划年度目标,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加强研判和引导,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提高规划落实效力,加快推进教育体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体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关于《禄丰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