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禄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禄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11532331015179648Q-/2022-0927002 公文目录:政府文件 发文机关:禄丰市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2年10月27日 发文字号:禄政通〔2022〕31号 主  题  词: 标      题:禄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禄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7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现将《禄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禄丰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禄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前言

立足禄丰市综合交通现状与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结合未来综合交通发展需求,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线,统筹各类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利用,系统谋划未来禄丰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提高综合交通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由“基础设施高速发展”向“综合衔接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强化枢纽地位,发展枢纽通道经济,为禄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有效发挥禄丰市区位与资源优势。

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楚雄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禄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科学指导禄丰市综合交通建设发展,努力建设水韵龙乡、康养之城、产业高地、美丽禄丰。

规划范围:禄丰市

规划期限:“十四五”规划期限2021-2025年,中长期规划期限2026-203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禄丰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州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5年)》、《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7—2030年)》、《云南省道网规划修编(2016年-2030年)》等上位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抓好综合交通运输工作,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局面,为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正加快成网,运输保障力度显著提升。目前,禄丰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禄丰市结合交通区位优势,从路网功能需求出发,以布局目标为导向,按照完善通道、提升等级、构建枢纽的要求,以国道、省道、县道为骨架,以高速公路、国省道提升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南下北上、西联东进、四通八达”的干线公路网,全市公路交通网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昆楚大复线铁路、武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昆楚大复线高速公路启动建设(2021年建成通车);深入开展建制村通畅工程,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167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村村通路目标。

截至2020年底,市内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4995.537公里。其中:铁路252.4公里,高速公路119.6公里,国道320线135.937公里,省道116.281公里(其中县管省道61.521),农村公路4371.319公里(县道486.844公里,乡道761.47公里,村道3123.005公里)。有高速公路互通出口(收费站)13个(通高速乡镇9个),动车站2个。

——脱贫攻坚战役取得阶段胜利。禄丰市大力实施行政村通畅、自然村道路硬化、直过民族村、窄路基路面加宽、九道河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各类农村公路建设。全市14个乡镇通乡油路率达100%,全市167个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村村通路的目标。全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初步打造了交通工程质量品牌。全市交通建设队伍以质量责任主体行为和实体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两者并重,在质量监督方式上,着重抓基建程序执行、参建单位履约能力检查,施工过程中着重抓参建各方质量保证体系和实体工程质量检查。着重抓交(竣)工验收质量检测及鉴定,采取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和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大胆运用新手段新措施,坚决纠正各种违规行为和质量问题,对存在质量缺陷和安全问题的工程项目及时排查并进行整改,确保了工程质量源头控制,工程合格率达到了100%,优良率逐年提高。

——运输管理和地方管养水平显著提高。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市道路运输业基本保持平稳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办理更加规范。全市的农村公路管理和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完成客运周转量22084.4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71332.39万吨公里,客货运输总周转量173540.84万吨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县、乡道列养率达100%,县道优、良、中等路率的占比达81%。

——交通行业安全和维稳形势平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平安年、反恐维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为契机,以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加大行业综合治理为抓手,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为重点,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为核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安全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产业园区综合交通逐步完善。勤丰片区、土官片区、金山片区之间有成昆铁路、G56(杭瑞)、武易、昆明(岷山)至楚雄(广通)高速公路及国道G320线、省道S215(安武线)、县道禄罗线相互连通。云南禄丰产业园区可通过武易、G56(杭瑞)高速公路到达昆明、大理、保山等地,可通过G5(京昆)高速公路进入四川、重庆等地。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十三五”期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禄丰市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由过去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向逐步缓解甚至初步适应转变。但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依然不足,各种交通方式发展不均衡、交通网络覆盖不均衡、出境通边能力差、公路网技术结构仍存在不合理、抗灾能力差等问题。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多,群众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期望值很高,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要求修路的建议提案几十件,但能解决落实的只是少数,破解交通发展瓶颈的项目资金较少,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和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有效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是干线公路供给不足且技术等级偏低,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禄丰市现有普通国道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低,干线公路低等级化占比大,难以承担干线功能。此外,部分干线公路存在超期服役、管理维护较差、破损现象严重等问题,路面行车条件差,为交通运输带来诸多不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技术等级亟待提升。

三是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资金紧缺。目前,在建的广黑公路改建工程PPP项目、安防工程、村组公路建设项目,都面临项目前期费用、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给项目推进带来严重困难,同时,造成公路养护及运行管理压力较大。部分项目拖欠前期费用和工程款时间长、数额大,存在一定的安全稳定隐患,特别是年末岁尾及一些敏感时期,信访维稳工作压力较大。

四是农村公路管养压力剧增。由于禄丰市未被列入集中连片扶贫区域,通乡油路、路网改造项目的争取被控在扶持政策之外,项目计划争取难度较大。多条县管公路超期服役,油返砂现象非常突出,有限的补助资金难以满足日常管养需求。另外,永广铁路、昆楚大高速、滇中引水等重点项目建设超限超载车辆较多,导致多条县乡公路损毁严重,部分路段通行条件较差,沿线群众反映强烈。如禄罗线、广黑线、大墩线等,养护保通压力非常大,安全应急保障形势非常严峻。

五是农村公路建管养队伍比较薄弱。禄丰市交通运输局现有人员编制23人,实有人员23人,人员编制较少,无法增加人员。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技术管理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建设需要。地方公路管理段仅有人员编制8人,实有人员7人,负责全市548.365公里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急需解决农村公路建管养人员编制问题,切实加强交通运输队伍建设。

二、发展形势与要求

(一)形势及要求

“十四五”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期,历史任务、主要矛盾、竞争格局等将发生根本变化。同时,禄丰市及全州、全省综合交通基础仍相对较为薄弱,“十四五”时期是交通运输由“初步适应”向“提质增效”的转换期,是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是开启全面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的起步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一是国际形势多变,外部冲击增加,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相互角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新冠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和产业链、供应链带来重大冲击,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球政治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阵痛仍将持续,内需体系尚不完善。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求发挥好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禄丰乃至全州、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加速补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和增速,持续发挥在“六稳”“六保”中的关键作用,助力禄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提高综合交通网络效率,持续降低物流成本。综合交通运输要推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培育扩大内需新引擎,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形成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带动城乡区域协调联动,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求交通运输要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保障能力,提升网络整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深化交通运输国际合作。交通运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领域和先行领域,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统筹推进硬联通和软联通,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交通运输开放格局,构建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推进国内交通发展和国际交通合作,高水平拓展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空间。禄丰市作为楚雄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州、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完善出市出省大通道建设,提高与周边县市及相邻省份的互联互通水平,支撑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加速对新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以及新的运输组织模式、治理模式等产生影响,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将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和新优势,要求交通运输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须抓住科技革命难得机遇,推动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以数据为关键要素,赋能交通运输及关联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交通运输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不断增强改革定力,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全局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求加快建立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协作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治理体系,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

六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要求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交通承载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七是新常态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经济增速进入中高速阶段,高度依赖传统要素投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触碰到“天花板”,必须寻求新动能,推动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的协同并举。要求加快构建布局完善、立体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禄丰交通运输要加快补齐综合交通发展短板,切实推动交通运输调结构、转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八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乡村振兴战略的转移目标要求,切实保障改善服务民生,着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现发展成果由各民族所共享,巩固小康社会成果,要求禄丰市围绕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通、三覆盖、两降、两提升”发展目标,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交通支持力度,努力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

九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宏观政策工具,来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金融市场进一步宽松,基建行业资金限制趋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禄丰市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大胆创新筹融资体制机制,深入研究专项债发行、资本金比例降低等政策,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交通发展带来新机遇。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等建设,加强土地、岸线、空域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随着节能环保技术加快在交通行业的推广应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将促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绿色出行加快发展,新能源车辆加快普及,为绿色交通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一是服务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充分挖掘禄丰的旅游资源,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契机,打造知名生态旅游示范县。进一步完善市内交通设施,联同昆明、玉溪等地构成高效循环、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深度挖掘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实现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

(二)阶段性特征

从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来看,“十四五”依然是禄丰市交通基础设施通道建设、补齐短板、各种运输方式强化衔接、建设综合运输枢纽的关键期,结合禄丰市发展实际,“十四五”禄丰市交通运输发展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集中建设、补齐短板关键期。目前禄丰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主骨架尚未成形,“十四五”是禄丰市配合构建楚中“半小时经济圈”和扩大覆盖的关键时期,要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骨架成形、干线成网。

二是各种运输方式强化衔接、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关键期。随着“十三五”期高速、高铁的大力建设,禄丰市各种运输方式逐步补全,运输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各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高效、便捷、一体的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融合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外部条件的改变和内部需求的驱动下,禄丰市综合交通进入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统筹发展,综合运输体系逐步构建的关键期。

三是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关键期。“十四五”是禄丰市公路、航空、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着力建设高速公路、铁路骨架网,禄丰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届时,禄丰市公路客货运站场、机场、铁路客货运站场逐步完善,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大宗客货流中转、换乘、换装与集散地,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联运的重要基地。

四是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相对减弱,资金、人口、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刚性制约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禄丰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统筹推进建设养护管理、投融资、科技创新、运输综合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委十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州委九届七次、八次,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市委“1361”工作思路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坚持强化交通运输先行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禄丰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奋力推动禄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把握全局、前瞻发展。统筹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满足当下需求,放眼长期发展,站在支撑禄丰市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充分考虑总体发展定位、区域城镇空间发展、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新要求,统筹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配置,为禄丰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当好先行、做好交通保障。

——统筹衔接、科学发展。按照适度超前要求,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建设、养护、运输、管理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统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切实处理好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国际与国内、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把重点经济区作为交通建设的主战场,把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作为交通发展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解决最突出的矛盾、最迫切的问题,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带动全行业协调发展。深入新时期禄丰市社会主要矛盾,聚焦综合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环境承载力以及建设能力,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为导向,从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等全方面衔接融合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统筹各运输方式科学发展。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交通运输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交通运输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推动改革的主动性,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理念,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为引领,以发展模式创新和现代技术应用为抓手,以更加科学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升要素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市场交互,推动交通与其他各行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内联外通,开放发展。加强提升市内通道建设,推动市内重要经济产业区互联互通,突出交通运输服务行业属性,从单一的供给管理向供给和需求管理并重转变,注重扩大城乡客货运输服务范围,注重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服务畅通滇中城市群运输通道,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保障云南省与其他省市县地区连接通道,布局省域大通道建设。内联外通,统筹规划综合交通运输布局,满足禄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严守交通生态红线,在规划、建设、运营、养护等环节多方位全方面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防控交通污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基本国情出发,以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指向,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衔接顺畅,转型发展。协调统筹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方式发展,逐步建立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节点,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形成衔接一体、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禄丰市综合交通运输将积极融入云南省、滇中、楚雄州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十三五”转接项目,突出重点,打通节点,联网成环。

根据禄丰市实际情况,以“优化路网等级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与其它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为目标,规划形成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网为基础,民航、铁路为补充的布局。到2025年,建成更加完善的连接周边省市县的区域对外运输大通道,完善滇中城市群、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建设,形成更高水平的州内畅通、市域互联互通、覆盖面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禄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3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能够基本满足人们公务、商务以及日常出行需求,对禄丰经济社会的引领和先导作用显著增强,有效促进禄丰市域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防建设、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工作,为全市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大通道总骨架基本形成,全面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广覆盖的农村基础网、多层级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支撑“1233出行交通圈”、“113快货物流圈”构建,实现与周边相邻县市的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衔接顺畅、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科技信息先进适用、资源环境集约绿色、安全保障措施完备、行业管理规范有序,适应禄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具体发展目标和指标如下:

——设施网络覆盖更加广泛。

公路方面: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9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6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6.11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两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主骨架。

普通国省干线技术等级大幅提升,二级及以上公路增加100公里以上,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到70%以上。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础上,30户以上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畅率达到70%以上,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县乡公路网络化程度得到提升,乡镇通三级公路率达到70%以上,技术状况显著改善。

铁路方面:开工建设昆楚大丽高速铁路,境内约50公里,铁路网络规模提升,覆盖进一步扩大。

民航方面:加快推进以“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民航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显著,争取建设禄丰A3级通用机场。

——综合衔接一体高效。

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打造一批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更加便捷。交通物流枢纽集疏运系统更加完善,货物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交邮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养护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路况水平更加优良;公路配套服务更为完善,服务品质更加优质;路网管理显著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建管养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更加高效有序。加强项目基础设施养护管理,继续推进公路及桥隧技术状况复核检测,培育公路养护市场。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

——公共客运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基本形成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客运网络,快速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发展,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运班车。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45%,城市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以上;公交车辆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城市公交车辆全部实现国IV及以上排放标准;建成公共交通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公共交通扫码支付广泛覆盖。

——物流发展取得新成效。

城市配送、农村物流和快递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满足城乡物流服务需求,市场信用体系基本形成,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得到大力发展。

——公众出行体验改善。

加快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推广电子站牌、手机APP等信息化设施产品,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公交车实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服务;积极发展无现金支付功能,全面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推广普及云闪付、微信支付、虚拟卡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顺应当今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潮流。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基本实现全州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共享;出行信息服务和联网售票服务覆盖100%的县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达到100%,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使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桥梁、隧道定期健康监测率达100%;“两客一危”和重载货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安装率100%;公路交通应急救援抢险体系基本建立,一般灾害情况下,受灾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不超过12小时。

——新能源公交大力发展。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引导企业在公交站场建设充换电设施,确保满足新能源公交推广应用的需求;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投放进度,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城市公交、出租车占比不低于70%,推进禄丰市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建设绿色禄丰。

(四)禄丰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2021-2035年)

禄丰市综合交通必须先行发展、着眼长远,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覆盖禄丰市国土空间布局、经济布局、产业布局,增强承载力、集散力、辐射力,以支撑全市跨越式发展。到2035年,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干线公路全面成网,普速、高速铁路全面成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网,从而形成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规划里程达到281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7.95公里/百平方公里。

“三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网布局如下:

三纵

1.武定—碧城—勤丰—易门。

2.武定(猫街)—禄丰—双柏(大庄)。

3.牟定—黑井—元谋。

两横

1.昆明—土官—彩云—楚雄(G56)。

2.昆明—勤丰—禄丰—广通—楚雄—大理(G5621)。

一联

楚雄—广通。

——干线公路:干线公路网全面成网,建设国道G320和省道S215、S216、S218提升改造,技术等级全部达二级及以上,进一步完善通乡二级公路及县乡道三级公路。

——铁路:形成“三纵三横两专线”铁路网,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50公里以上,实现滇中城市群快速通达,铁路网广泛覆盖。

“三纵三横两专线”铁路网布局如下:

三纵

1.楚雄—广通—黑井—元谋(成昆铁路)。

2.楚雄—广通—黑井—元谋(永广铁路)。

3.楚雄—广通—武定(楚雄至武定至会理城际铁路)。

三横

1.昆明—勤丰—禄丰—广通—楚雄(昆广、广大铁路)。

2.昆明—禄丰—广通—楚雄(昆广、广大铁路复线)。

3.昆明—禄丰—楚雄(昆楚大丽高速铁路)。

两专线

1.云南合辉石化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

2.禄丰石化二期铁路专用线。

——民航:建成禄丰通用机场,进一步完善楚雄州航空网络。

——综合枢纽:依托公路、铁路、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构建禄丰市“一主、两辅、多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四、主要任务和资金需求

(一)主要任务

1.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完善高速公路网。禄丰市在实现两条横向高速公路通道(G56、G5621)贯通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牟定至元谋、武定至禄丰至双柏高速公路,补全市域高速公路网,有效联系滇中城市经济圈、成渝经济圈、滇西旅游圈、滇中产业聚集区、滇西、滇西南城市经济区协同发展,全面完善高速公路网。

专题一:高速公路重点项目

新开工牟定至元谋、武定至禄丰至双柏高速公路。续建国高G5621昆楚大高速扩能工程。

——稳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提级改造。加快推进普通省道改造,着力提升技术等级,不断优化和改善路网结构。加强普通省道日常养护,科学实施养护工程,强化大中修养护管理。积极推进普通省道提级、城镇过境段改造和城市群城际路段等扩容工程。强化普通省道与铁路站场及重要资源地等有效衔接。

专题二:国省道、干线公路重点项目

开工建设省道S215(武定至安丰营)提升改造建设项目、省道S216(一平浪至元谋)提升改造建设项目、省道S218(广通至牟定)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开工建设禄丰市杨三线提升改造、火中线提升改造、高黑线提升改造、东绕城一级公路等建设项目。

——继续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完成全市建制村通硬化路任务的基础上,巩固提升建设成果,加快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对危桥、窄路面等路段提升改造等便民设施工程。进一步实现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管养水平、运输服务“六提升”。

重视县乡公路标准等级提升,提高重要县乡道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序推进实施乡镇通三级路工程,加快县市间、乡镇间、村间断头路连接通达,提升农村公路外通内联水平。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鼓励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等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开发,完善农村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推进“交通+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全方位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强化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加强路政管理,开展公路户外广告和限高限宽设施整治。

——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完善高速铁路网,拓展普速铁路网,扩大高速铁路覆盖范围,形成内联外通、通边达海的普速铁路网,拓展对外通道,推进边境铁路建设,提高禄丰地区对外开放、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支撑保障能力。优化点线配套协调,完善铁路站场周边交通配套,形成便捷、高效、顺畅沟通的换乘和联运体系,提高铁路枢纽集散效率。

专题三:铁路重点项目

开工建设昆楚大丽高速铁路禄丰段、禄丰高铁站建设等项目。

——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抓住省政府大力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契机,打造知名生态旅游示范县。进一步完善市内交通设施,联同武定、牟定、安宁等地构成高效循环、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深度挖掘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实现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推进禄丰市广黑线公路改建工程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为显著提升物流效率,加强居民出行便捷舒适度,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形成更高效、更经济、更可靠的多式联运系统及多级客运服务网络,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要依托,重点构建禄丰市“一主、两辅、多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优化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完善集疏运条件,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

专题四:“一主、两辅、多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一主:以禄丰(金山镇)为核心,覆盖周边乡镇、通达全市、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主枢纽,有效衔接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民用机场等多种运输方式,强化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高铁站、动车站、铁路客货运站、公路客货运站等枢纽设施间旅客短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两辅:以广通、罗次(仁兴、碧城、勤丰)为中心,有效衔接铁路、高速公路、干线路网等运输方式,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高效,扩大辐射范围,带动禄丰市旅游业、工业快速发展。

多点:分别以一平浪、黑井、土官、和平、恐龙山、中村、高峰、妥安、彩云为集散点,便捷衔接干线路网、汽车客货运站场等,提升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对禄丰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支撑。

2.提升养护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一是要切实转变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将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推进养护体制改革,加大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力度;二是要加大养护力度,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加大推广小型养护机械使用力度,提高重要高等级公路小修保养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要继续推行社会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公路和桥梁质量进行专业化监测,提高公路养护质量监测力度,同时加强公路养护行业监管,制定严格的公路养护质量验收标准和检查制度,加大各级公路行业管理监管力度,将检查结果与养护资金拨付挂钩。四是要加强路政管理,提高路政装备水平,强化路政队伍建设,完善路政执法手段,加大路政执法宣传,完善治超体系。

——继续实施公路安保工程。一是要集中治理重要县乡公路及重要旅游公路的安全隐患,基本消灭重要公路上的四、五类桥梁,并逐步改善改造宽路窄桥,提高公路桥梁的使用能力;二是要大力实施公路灾害防止工程,使危害严重的重大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力争到2025年,禄丰市公路养护质量继续提高,加强预防性养护力度,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实施里程比例不低于15%,高速公路优良率不低于95%,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不低于85%,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不低于80%,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公路灾害预警与防治监管体系。

3.着力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多层次、一体化、高效率客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系统建设,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

(1)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构建安全便捷客运服务体系。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加快构建省际、城际快速运输网络,提高装备技术水平;鼓励推广多种运输方式联程运输服务,提升客运服务能力及品质;依托于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城市快速路网,打造城乡一体化公交客运网络;提升改造公交车站,因地制宜发展多层次城市客运服务,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及城市公交网络建设,优化公共交通运输服务衔接,加强连接城市与周边城镇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出租车营运管理,推进出租车新能源改革,规范运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城市公交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镇构建及完善公交网络,建设综合客运场站,促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客运运输网络,加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铁路路网及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形成景区间、景区与城市主要枢纽间的便捷快速通道,提升景区(点)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程度。

——构建集约高效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出市、出省的铁路、高速公路通道网络,依托干线高速公路主骨架网,构建多方式、多层次的物流运输通道,发挥禄丰市区位优势,加速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通强国”;创新运输组织服务,提升运输的规模效益和组织效率;构建“一主两辅多点”的枢纽布局,构建紧密联系省内主要城市和经济区的跨区域货运网络;加快各枢纽乡镇、现代化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的货运设施建设,发展快速货运网络,使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间、货运网络与产业园区、重要资源聚集地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区域间、城镇间及城市快速交通网作用,优化城市配送中心及配送节点布设,完善城乡配送网络。构建城乡配送体系,加强城市末端配送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立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配送物流网络,满足农村物质运输需求,实现覆盖城乡,通达万户的城乡普通物流服务;加强交通与邮政融合发展,改造提升邮政基础设施,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快递城乡普惠发展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积极发展邮政服务。

——优化综合运输组织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服务间的无缝衔接,各种运输方式设施对接、服务衔接、信息互通、管理协同,多层次协调与衔接,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一票制”运输,推进货运“一单制”联运服务;鼓励发展,引进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现代运输,鼓励开展区域个性化、高效化、高质量的物流运输体系研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快递等先进一体化运输服务方式以及汽车租赁等交通服务业,有效延伸运输服务链。

——鼓励慢行交通发展。以生态禄丰为发展目标,以交通节能减排为重点,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宜行、宜游”的禄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作为机动车出行的辅助,同时兼顾大滇西旅游功能,塑造禄丰特色,增强城市活力。

(2)提升运输服务规范化水平

完善交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推动铁路、公路、运输、快递、城市轨道交通、连程联运、综合性交通枢纽、交通信息及智能系看,统等的服务标准制定;完善市场机制,规范运输服务行为,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化从业队伍。

4.积极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提升货运装备技术水平和组织效率大力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公路货车车型;鼓励发展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推广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回程配载、冷链运输等组织方式,推动运输便利化,提高运输效率。

——培育和发展龙头物流企业。重点支持地方物流企业对优良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营效率,打造禄丰现代物流业龙头企业;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通过改制、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配件的采购、产品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或以市场为导向,吸收社会资金进行产权改造,组建若干个有特色的大型物流集团;大力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创建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民营传统物流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转型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或独资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

——推进专业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冷链运输,补齐冷链物流集配装备和仓储设施短板。探索发展航空短途货运,推动大宗货物储运一体化。实施快递“进厂、进村”工程,开发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务,创设制造业“移动仓”和“移动工厂”。

5.强化科技智慧创新引领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整体规划与管理应用,优化公众出行效率,提高交通物流运转效率,强化各相关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合作,保障基础设施有效运行。

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整合公路、铁路、公共交通等信息平台资源,实现交通信息共享与交互,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依靠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实现智慧交通建设全方位突破。

——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强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支撑能力。构筑交通数据资源整合系统、交通行业运行监测系统、交通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和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建立面向行业管理的电子政务、行政执法、市场诚信体系、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等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提升行业业务协同、科学决策和信息服务能力,使交通主管部门及企业能够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服务。推动交通与公安、水利、气象、测绘等资源的数据融合与协同创新,逐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公路建设管理系统。全面地对项目建设的重要工程引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控制性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在数据监控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预警并对预警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实现项目建设信息化的标准化、规范化。

——公路路政管理系统。采用手持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5G),通过路政巡查管理系统进行现场执法,对路产路权进行巡查记录,实时录入执法数据、采集现场图片、现场打印执法文书,并及时发送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提高执法效率。在调查取证方面可采用照相、录像等方式,并可用摄像机对取证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性和证据的合法性,同时确保执法的权威性及规范性。

——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由GIS地图、综合概览、路况管理、巡检管理、养护管理、桥隧管理等内容组成管理系统,提供地图定位导航、路网资产分布查看、路线采集、资产采集、病害采集、养护任务执行等功能,结合使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使巡检养护流程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提升了公路管理水平、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养护质量和效率。

——车联网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基于GIS和无线视频监控技术,对我市农村客运、班际客运车辆的运行状态、车内场景和司乘人员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督,保障车辆合规正常运行,健全了车辆安全运行监督机制。

——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应急指挥中心依托应急指挥系统,通过GIS地图,可快速定位事发地点,调度应急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员、机械、物资等,并通过视频通话功能实时得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指挥,实现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大数据决策分析。智慧交通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通过对公交、客运、港航、公路、桥隧、两客一危、应急指挥各业务系统的集成与数据融合,实现系统间的关联与交互、信息共享、集成联动以及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各子系统所无法单独完成的功能,形成智能交通大数据管理体系,并利用大数据批量业务处理技术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多位度展示能力。为交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智能化支撑,提升工作效率。

6.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交通发展要求,突破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创新应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交通污染综合防治等领域关键技术,加快低(零)碳技术攻坚。

——推动节能低碳发展。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鼓励发展铁路和城市公共交通等运输方式,优化发展航空、公路等运输方式。科学划设公交专用道,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积极探索合乘、拼车等共享交通发展。鼓励淘汰老旧高能耗车船,提高运输工具和港站等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运输工具规模化应用。

——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利用。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标准和制度体系,启动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能录提升计划,建立能源利用在线监测平台;推进交通规划设计生态化、建设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着力推进结构性、管理性、技术性节能减排,加强行业环保监管,集约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推进行业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实施;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运输车辆,推广使用交通废弃物(废水)循环利用的新工艺和新设备。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积极倡导生态选线、环保设计,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减少交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鼓励开展生态修复。完善行业环保监管体系,加快推进行业环境监测网建设;加强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公路示范工程。

7.增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立跨部门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加快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增强突发事件与重大灾害的预警、应对和处置能力;完善加大交通应急物资、运力储备建设;建立交通应急动员和补偿机制,鼓励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加大交通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违法成本,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风险管理;完善公路运输日常监控系统及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运车辆监控网络,加大重点路段和危桥的交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开展社会公众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督机制;完善安全法规、制度体系,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8.进一步提升邮政服务水平

积极配合邮政主管部门,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和社会对邮政特殊服务的要求,保证邮政履行普遍服务的基本条件,确保邮政通信安全。分批对邮政网点、邮件处理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更新设施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更新和新增干线邮运车辆和投递专用汽车。以规模化、集中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功能互补为导向统筹规划全市快递园建设。加快机要通信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快递企业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快递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着力培育有一定规模、实力强、信誉好的快递品牌企业。

——提高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夯实服务基础,补齐服务短板,加快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农村通邮水平。实现乡镇局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加大对农村地区运输和投递车辆投入,增加智能手持终端等设备配备,提高农村包裹末端投递能力、邮件投递频次、邮件投递深度。推动邮政企业优化组织作业流程,加强邮件时限管理,实现邮件全程跟踪,缩短邮件全程时限。

——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强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强化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服务透明度和时限水平,加快发展供应链物流、冷链配送、同城寄递、仓配一体化等服务,实施品牌化和差异化发展战略。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服务创新,实现标准化产品、个性化产品和混合型产品并存互补,提供更透明和更及时的信息跟踪,更丰富的增值服务和产品选择,避免低层次价格竞争。推动邮政企业对外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向社会提供公用场地和设施设备。

——深化产业协同水平。推动邮政业深度参与产业分工,围绕“绿色食品牌”战略,推进“快递进村”,整合邮政、商贸、供销等资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包装、存储、运输、销售等一体化服务,推广“寄递+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引导重点企业对接采购型电商和定制型电商,优化寄递服务流程。

(二)资金需求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运输行业总投资需求总计约205.13亿元。其中:

高速公路:合计161.42公里,总投资约96.5亿元。

普通省道:合计107公里,总投资约60.78亿元。

农村公路:合计2753公里,总投资约29.24亿元。

铁路项目:合计49.6公里,总投资约16.5亿元。

交通枢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01亿元。

其他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衔接

抓住国家“扩内需、稳投资、稳增长”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加强与国家、省级、州级“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接,适时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级规划和投资范围,争取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市级“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州、市县联动,协同推进规划实施。交通主管部门落实各自工作职责,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及重大政策的落实。加强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环保、林业、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协调调度会,研究解决项目筹融资、资金到位、征地拆迁、投资完成、施工环境和施工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三)强化部门协作

市内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发改部门积极配合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文件的上报、转报工作,简化项目审批程序;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做强做大交通运输建设融资平台,同时每年安排必要的预算资金,支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公安部门为交通项目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帮助施工单位做好火工用品的供应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住建部门统筹考虑路网设施和运输站场的规划建设,在城市道路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与交通路网的衔接;自然资源部门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需求,积极支持指导交通运输部门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用地报批所需材料的编制、上报,做好相关的地灾评估和压覆矿产评估,采取措施加快审批速度;林草部门优先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林地需求,做好指导交通运输项目林地审批所需材料,在林木采伐审批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生态环境部门指导配合建设单位做好交通运输项目环评审批所需材料,对农村公路采取捆绑打包方式办理环境评价审批;水利部门配合支持交通运输部门做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所需材料的编制和上报,对接指导项目立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程序,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建设单位组织水土流失治理、森林植被恢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银行系统积极为交通运输项目贷款立项并加快贷款评审工作,安排好贷款规模;电力、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杆线权属部门做好建设项目的杆线迁移工作,同时做好施工用电架设,及时提供施工用电,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杆线迁移费用收取成本费,电力部门减免设计费和增容费。

(四)加强资金保障

禄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只有建立财政保障有力、有效吸引社会资金、风险可控的投融资机制才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既要用好用活车购税、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自筹等资金、商业贷款等现有资金渠道,在确保落实到位已出台交通建设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又要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州财政对交通建设资金的补助额度,探索“交通+综合开发”等新方式,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我市交通运输投融资规定,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的准入限制,研究提出“合理回报”的政策设计,吸引有实力、资信良好的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加强交通建设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的研究,通过交通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基础设施建设造价,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

继续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的交通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交通建设领域的开放合作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进一步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交通运输公益性事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建立以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普通公路建设机制。拓展融资渠道,不断深化交通公路建设投资改革,努力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金融政策支持的重点范围。

(五)加强实施管理

强化质量控制,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建设制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工程全寿命设计周期成本的理念,加强规划和项目勘察设计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交(竣)工验收工作。全面推行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建立标准化设计施工管理长效机制,保证交通标准化建设质量与应用水平有效提升。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构,专业监督、社会监督相互促进,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全覆盖。强化质量考核,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业单位质量责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度。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监理制度和相关环保要求,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绿色交通。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加快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储备库,按照“完成一批、开工一批、研究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加大前期工作资金、科技和人才投入,切实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实施定期评估,建立健全规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根据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六)注重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人才强交”战略,以全面提升交通人才队伍素质为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以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为着力点,抓住培养、吸引、使用3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观念、制度和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坚持领导人才队伍、经济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术工人人才队伍一起抓,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继续通过公开招考、智力引进等方式,为企事业单位补充引进一批优秀大学生和技能人才,解决人才断档的问题。推崇和发扬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加强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培训的软硬件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教育培训工作效能。支持科研骨干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基地,打造一批行业急需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对各级各类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以适应岗位需求、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岗位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六、环境影响分析

(一)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项目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污染排放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四个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会消耗土地等大量资源,并可能会对局部地区地理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运输装备运营和服务系统运行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在规划实施期间,要严格控制好新增交通用地、能源消耗、新增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标。

(二)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与国家、省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规划相一致。规划编制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三个定位”战略目标提供坚强支撑。从规划与国家及全省相关战略规划的协调性看,本规划较好地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楚雄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禄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协调,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规划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可控性。从已建类似项目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和先进技术加以控制,使其降低至可承受范围之内。采取必要的工程和植物防护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优化选线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适当的法规标准、安装必要的防护装置、改进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和振动,生产废水、生活性污水经适当生化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各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运输工具运行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可通过采用新型、节能的运输工具和推行较高排放标准,减少车辆、船舶及飞机等运输工具的排放。

(三)预防和减缓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水路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鼓励轨道交通、公路等共用线位、桥位资源,减少土地占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实施营运车船燃料排放消耗限制标准,推广清洁环保车辆。鼓励运输企业清洁生产,加强交通运输业“三废”和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开展烟气脱硫除尘、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作。

积极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合理设计项目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避绕水源地、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景观恢复,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逐步恢复和改善交通建设过程中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大力推广采用环保新技术,促进废气、废水和团体废物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

加强环境管理,完善环境监控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项目审批和土地、环保准入。规划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法,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建立起完善、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

关于《禄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解读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