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人民政府
首页 >> 政务专题 >> 利企惠民政策

禄丰市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4年)

日期:2022年10月13日   作者:   来源:市政府办    点击:[]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新动能培育,努力构建工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工业新突破,做强优势重点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结合禄丰实际,特制定禄丰市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按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以实现“三年倍增、打造千亿园区”为目标,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聚焦项目、强化服务,紧盯产业、培育企业,构建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协调互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加快推进重点工业产业向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形成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劲动能,着力将禄丰打造成为楚雄州东部核心增长极。

二、行动目标

从项目落地、转型升级、产业培植、集群发展、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精准发力,通过三年努力,工业技术装备总体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到2024年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

(一)“一个突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年翻一番,到2024年突破650亿元,力争达到800亿元。

(二)“两个提升”。一是工业增加值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力争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21年的26%提高到2024年达32%以上。二是工业实缴税金对财税贡献显著提升,力争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由2021年的51%提高到2024年达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统筹规划空间布局。一是编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绿色硅、绿色钛、绿色钒钛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按照既定产业分类细化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即:1个重点产业1个发展规划,并争取纳入省、州重点产业发展支持目录,产业选择只对主要的、主导的产业进行控制,并不排斥相容、相近的产业进入集聚区,对相容相近的项目按照产业相容性原则择地安置,同步推进产业链中所有产品共同发展,逐步实现上下游产品科学配套、有机衔接,推进集群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二是以此次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为总览,科学谋划园区未来5至15年发展国土空间,为禄丰产业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尽快完成《云南禄丰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园区内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等各类别的专项规划,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规划体系,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快速推进。三是全面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围绕去产能后各乡镇原国有企业闲置工矿用地、厂房,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分片包保成立盘活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将可用地块纳入园区,大力招引符合规划的项目入园落地,补强项目建设用地紧张的短板。

(二)围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建链延链。充分发挥全市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优势,以禄丰省级产业园区、云南省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推动重点产业向重点区域布局,围绕硅、钛、钒钛钢铁、装备制造4大主导产业,强化“强链、补链、建链、延链”工作,着力打造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一是依托隆基绿能科技股份,突出硅上下游产业招商,进一步优化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全力打造“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单晶硅电池组件—特色农业光伏电站”为主线的光伏全产业生态链及产业集群。二是依托龙佰集团在钛矿采选、钛渣冶炼和钛原料升级上的技术优势,突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高端转子级海绵钛、合成金红石、电熔氧化锆等项目建设步伐,带动下游钛材加工、涂料、塑料、盐化工、天然气等产业发展,形成钛产业集群,打造“云南钛产业集聚创新区”,力争成为国家级的钛材料综合型绿色发展示范基地。三是依托德钢公司钒钛提炼技术和攀西、楚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融合现代先进技术,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注重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在传统钢材生产基础上向钒钛金属生产、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构件等高端延伸产业链,推进清洁钒、钒液电池、钒氮合金等产业落地,构建钒钛冶炼—钒钛金属生产—金属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构件为一体的钒钛全产业链格局,成为支撑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优势产业。四是依托锦润公司,以绿色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为载体,培强做大绿色智能数控机床制造产业,引领聚集一批相关配套中小微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带动一批国内外领先的整机企业和配套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配套、产加销一体化的机床产业联盟体,将碧城绿色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成为数控装备制造高端铸件、零部件加工、整机组装等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产业园区,打造成云南最强绿色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同时,要不断加强绿色石化、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招商,争取石化产业园落地勤丰,完成石化产业园前期各项规划工作,做好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发展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加工助剂、精细化学品、特种橡胶、石油焦炭、石蜡、沥青等为主的石化产业深加工;依托天宝公司、威龙化工等现有化工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构建绿色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发展通用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等中下游产业链。通过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建成云南省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三)实施“六个”达规专项行动。落实省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计划,实施“六个”达规专项行动。一是实施“保临退”专项行动。对于生产困难、指标下滑,以及停产半停产并存在退出规模以上风险的企业,采取一企一计、靶向施策,力争使其保留在规模以上行列。二是实施“促成长”专项行动。将临近入统企业列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滚动计划,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帮助其开拓市场、扩大销量,加快成长入统。三是实施“项转规”专项行动。对在建项目帮助解决好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按期建成投产;对于建成未投产项目,积极引导企业抓住市场回暖机遇,尽快投产;对于投产未入统企业,帮助其寻求市场机遇,扩大生产,力争用最短时间将项目培育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是实施“返规上”专项行动。将因生产经营困难退规,但退规后生产经营好转的企业,帮助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或引导其通过产品升级转型,兼并重组等方式,激活存量、增加收入,力争重新回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五是实施“调结构”专项行动。将统计在一产、三产且工业收入占比超过非工业收入的企业纳入工业统计体系。六是实施“优化”专项行动。对产品不适应市场需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整改无效,国家明令关闭的企业,及时引导退出,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构,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质量。落实工业企业达规奖励政策,力争每年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以上,对新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工业企业,州级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奖励(属战略新兴产业的州级给予一次性奖励40万元),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补。

(四)实施“七个”新动能培育计划。一是科技创新增动能,强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的落实,持续加大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充实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激励、科技金融等关键领域改革突破,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创新和研发平台,加大企业技改支持力度。二是补链强链增动能,以产业链补链强链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围绕企业链、项目链、生态链、创新链、人才链,重点培育做强硅、钛、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链、装备制造等制造业产业链。三是产业升级增动能,健全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成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及“成长”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筛选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发展潜力较大的“小而强”“小而优”的“小巨人”企业,力争每年新培育省级“成长”中小企业3户以上、“小巨人”企业2户以上,力争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四是扩大投资增动能,发挥好“构二破三”、“调二提三”抓项目稳投资工作机制作用,重点谋划国家和省、州大力支持的项目,围绕“五大枢纽”、“美丽县城”、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开工,高质量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谋划一批、招商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五个一批”的动态管理、滚动推进的良好格局,加快储备项目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五是数字牵引增动能,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聚集、整合、优化要素资源的优势,应用互联网创新理念、创新要素和创新体系,推动以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制造业技术、产品、模式、机制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六是优化环境增动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畅通企业投诉维权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加大对守信失信企业的联合奖惩力度,落实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开展政策效应综合评估,激发企业家精神。七是拓展渠道增动能,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禄武产业新区规划建设,抓好绿色+硅、钛、钒钛、石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招商,力求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入园率、投产率,推进更多招商项目落地见效。对新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中小企业的,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的奖励;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市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的奖励;省级财政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按照规定分阶段给予最高不超过1600万元奖励,对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按照规定分阶段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省级财政对在新三板和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州级财政对企业在主板上市前期发生的费用按照首家2000万元、之后1500万元给予奖励补助,对在新三板和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市级财政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补,对于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补。

(五)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步伐。按照构建“产业随功能片区走、企业随产业走、人随产业走、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随人走”的总体发展要求,抓好禄丰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作,争取政府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发展特色园区,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主业突出、梯度推进的区域产业功能区,努力抓好绿色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绿色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园、碧城数控产业园建设,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以产业园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大企业,推进关联产业项目集聚,加大配套企业引进力度,在延伸优势产业链条、延展产业链条宽度、丰满产业链条厚度上,做足做好发展文章,培育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三是加强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项目、企业、人才、技术在工业园区落地,资金、土地指标向工业园区倾斜,整合各方力量全方位推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功能作用和发展优势。

(六)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一是推进工业节能增效,深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工作,开展节能诊断,进一步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对标达标,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传播先进节能实践经验,推进重点用能企业争创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三是突出抓好“两高”行业企业和超单位产品能耗标准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四是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新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推进重点用水企业争创水效领跑者和节水型企业。五是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防止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六是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及示范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应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等重点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园区)创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推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取得新进展。

(七)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加强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提升,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和企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建技术中心,力争每年新创建州级以上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奖补资金扶持。三是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行业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四是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继续抓好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工作,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推动企业加快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推动实现精益生产、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五是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普惠性财税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对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上级财政按国家级100万元、省级50万元、州级10万元进行奖补,市级财政按国家级10万元、省级5万元、州级2万元进行奖补;对新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补;对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补,州级财政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补,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补。

(八)加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工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全方位为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一是重视工业干部培养和使用,建立人才库,注重选派熟悉工业的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工业园区、市级相关部门和重点工业乡镇任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企业人才培训,鼓励企业引进各类工业人才,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促进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可用的人力资源。创新思维方式,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引进和使用工业人才。三是推进“彝乡英才”培养工程和“龙乡英才”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申报国家创新人才,加快产业链基础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完善人才引育,探索实施“产业基金+孵化器+专业团队”的引才模式,创新人才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引进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创新人才、优秀企业家。五是建立健全覆盖广泛、专业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

(九)加强企业要素保障服务。要素保障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市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用能、人力等要素保障服务,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推动企业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对各级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企业知晓度,市发展改革局、市税务局、市监局、市人社局、市政管局等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支持企业发展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减负纾困”政策措施的引领作用,不断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把政策转化为企业扩大产能的发展红利。二是加强对企业用地、用水、用能提供保障服务,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要狠抓项目用地、林地报批和征地拆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充分保障技改扩能和新建项目用地;园区管委会要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支持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全力满足企业厂房需求,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市发展改革局、市水务局、禄丰供电局要着力增强供水和电力、燃气等能源基础规划配套建设,提升供给保障能力,为企业满产达产提供稳定的用水和能源支撑。三是着力做好融资保障服务,市金融办、人行禄丰支行要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引导各金融机构按照相关政策通过降低贷款利息、免收相关收费、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给予企业最大优惠,推动更多资金以更低门槛、更快速度、更低成本的方式注入企业,引导金融资源直达实体,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四是着力做好人力资源保障服务,市人社局要认真摸排和掌握全市重点企业用工情况,研究提出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就业招聘方案,积极帮助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的招才揽才,特别要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下的用工难、员工返岗难的用工需求问题,通过政策支持、集中招聘、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等方式,切实保障禄丰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

(十)加强组织保障措施。一是高度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全市上下要形成重视工业、研究工业、大抓工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三年发展培增的紧迫感、使命感。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禄丰市工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围绕工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项目,制定贯彻促进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的配套措施,定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同心协力,统筹协调,合力做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推进工作。三是压实目标任务,各乡(镇)要将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做到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项措施细化具体到园区、产业、产业链、企业和项目上,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十一)强化激励兑现和督查问效。一是及时兑现各级扶持奖补激励政策。每年年末,本通知所列市级财政奖补扶持措施由市工业信息化科技局牵头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市财政局、市统计局联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经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市财政局做好应奖补资金财政预算兑现;每年1月认真梳理中央和省、州、市各级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按照资金安排和来源渠道,必须于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各项奖补扶持资金兑现。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加强政策研究集成创新,不断健全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切实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激励性、服务性、有效性和保障性,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对照倍增计划任务目标,定期组织对各乡镇、各部门落实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实行定期督查通报。

上一条: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全文)
下一条:禄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禄丰市“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