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和平这十年】禄丰市和平镇:让传统非遗散发时代魅力

日期:2022年09月14日   作者:张志荣、施露   来源:    点击:[]

和平镇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来,和平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名镇”战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微信图片_20220831160634.jpg

“芦笙是我们苗族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小我就和爷爷学习制作芦笙技艺,希望可以把我们苗族的芦笙文化传承下去。”非遗传承人张建华老师之孙龙建国说到。十年来,张建华老师保持匠心,将芦笙制作技艺手手相继传承着,让指尖技艺“笙”生不息。

十年间,和平镇非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中小学积极组织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共建美好家园•小手牵大手”活动8场次,参与人次4800多人次;组织中小学师生分批参观镇文化中心碑林文化室、民族文化展室、历史文化展室、禄罗游击队展室12场次,参与人次7200多人;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芦笙舞融入到小学生的课间操中,让非遗文化在学校中绽放独特魅力。结合老、少、中青群众吹、拉、弹、唱和跳舞爱好,和平镇共举办音乐、舞蹈等教学培训36期,培训文艺骨干700多人次。全镇举办了三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六届和平水果文化旅游节、五届富有民族特色的“大白菜文化节”。大德村委会松林庵村结合苗族歌舞之乡,举办了四届苗族花山节活动;大荒田村结合苗族传统芦笙制作保护项目,举办苗族芦笙会;大路溪社区大箐村结合傈僳族文化传统,举办傈僳族丰收节……和平镇丰富多彩的苗族、傈僳族、彝族传统服饰文化、传统歌舞文化、民族民间传统器乐文化等得到了进一步展示,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

微信图片_20220831163715.png

镇宣传办、镇文化中心精心组织制作关于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和民间工艺大师的非遗传承专题片,对张建华、张茂明等民族民间艺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利用街天赶集日,悬挂非遗宣传标16条,发放宣传资料6800余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和平镇有29支农村文艺队,长期坚持自编传统文艺节目,每年为农村群众讨亲嫁娶和各种节日、节庆等演出300场次以上,年服务群众6000人次以上,形成了村村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村村保护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强大基础和力量,十年间,营造了人人护非遗、人人学非遗的浓厚氛围。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特定人群和环境而存在的特点,和平镇因地制宜,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活动,通过逐级申报传承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落实“活保护”措施,使一些濒危项目和代表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以大荒田村张建华为代表的苗族芦笙制作工艺列入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落实了3600元的传承活动补助经费,通过推荐申报,并荣获云南省第三届“兴滇人才奖”。2019年3月启动实施了禄丰县和平镇苗族传统芦笙制作技艺抢救保护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接近20万元,建设大荒田村民小组苗族传统芦笙制作技艺抢救活动室1个,购置芦笙制作工具3套,购置芦笙制作操作台设施3套,开办制笙、吹笙、舞笙培训各1期,每期各5天;编印苗族芦笙文化书籍1本,并印制500本。

微信图片_201912101621013.jpg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和平镇积极深入机关、学校和农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调研,收集、整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撰写了多篇深度调研报告。2022年完成了苗族古歌、傈僳族打跳2个项目及龙崇钦、张文选、张敬斌3个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并列入禄丰第七批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目前,全镇共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

十年来,和平镇通过保护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不断引进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散杂居工程、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村一事一议、特色民族村、项目资金,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乡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踏步改善,各民族和睦相处,齐乐融融。

上一条:【工作动态】一平浪镇召开2022年教育表彰大会
下一条:“激情七夕•星空草甸”——一平浪镇第二十届“万噜解”民族文化节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