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和平镇东河,作为绿汁江支流的一段,如一条碧绿绸带,穿和平镇而过,最终汇入红河水系流入南海。这条流淌千年的河流,不仅滋养着沿岸的田畴与山林,更串联起苗、彝、汉等多民族共生的烟火。而东河水库就像东河胸前的一块翡翠,拦截了上游的清泉,成就了“水至清则有鱼”的美名。
而正是这汪碧水,最早吸引了云南著名摄影家李跃波老师——其镜头下的滇中山水曾斩获多项摄影大奖,以细腻笔触捕捉自然与人文之美而闻名。初到时,他踩着晨雾钓起的鱼,鳞甲映着天光,比城里菜场的更添几分野趣。而让他留下的,远不止河鲜……东河桃源农庄老板毛发宏塞来的一碟腌菜,带着农庄人家坛坛罐罐里的岁月香,夜晚围坐时,星光落进炖鱼盆,老毛媳妇自酿的果酒混着柴火味,让四方客忘了归途。
如今的东河两岸,早已不是旧日模样,却又处处藏着时光的温度。东河桃源农庄请李老师作参谋,打造了“曲水流觞”小景,青石鱼塘绕着兰草翠竹,活水叮咚里,仿佛将东河的灵气都引入了院内;
屋后新开辟的茶室里,竹编围栏爬满绿藤,阳光穿过叶隙,在木桌投下细碎的光斑;农庄脚下新辟的垂钓区,总竖着城里年轻人的鱼竿,傍晚他们提着活蹦乱跳的鱼找老毛加工,裹着东河水汽的炸鱼香,勾得路过的小孩直咂嘴。
起初只是周末过来钓鱼的人,慢慢把帐篷换成了常住的行李。李老师搬来咖啡机,在茶室靠窗的角落支起小桌,蒸汽氤氲里混着竹香;爱好摄影的小王教村民拍短视频,镜头里采摘的农户笑容比蜜桃还甜。李老师也常邀朋友上山采菌子,竹篮里盛着牛肝菌、青头菌,沾着的松针还带着湿土气。
“不是我们改变了村子,是村子留住了我们。”说这话时,他正帮老毛给新栽的三角梅浇水,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刚铺好的水泥路上。这条路一头连着新建的文旅景点,一头系着村民的好日子——如今的大厂村,9家农家乐炊烟不断,东河印象景区每月迎来上万游客光临。
东河的水依旧静静流着,只是岸边的芦苇旁,多了垂钓的鱼竿、闲聊的藤椅,还有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过的笑声。当东河旅居的诗篇从鱼竿延伸到茶盏,从一日三餐铺展成四季流转,和平镇的乡村振兴,便在这人与人的温暖联结里,长出了最生动的模样。